【水院】劳动,是青春最动听的音符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20年05月03日 00:46   点击量: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近年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践、勤工助学、组织动员同学们积极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奋斗……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在奉献中传承劳动精神

你的偶像是谁?近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和2018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有关劳动精神的深入讨论。在科学巨匠、文体明星云集的名字中,吴天祥老人的名字显得格外突出。作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12年前,他给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一粒劳动的种子,2009年,学院成立党员志愿服务小组吴天祥小组,从我爱我家宿舍打扫到阳光助残”“爱心支教”“诚信雨伞”……他们将吴天祥老人劳动精神传递和传承着。

疫情汹涌而来,大批青年志愿者带着一个个感人的、动人的、平凡的、伟大的故事不断涌现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你们所作的事业会载入史册。在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就有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关于“900瓶消毒水的故事。

今年3月初,一辆满载消毒水的大卡车顺利运达学院,这不是某家企业的慈善之举,也不是某位校友的慷慨捐赠,而是一名大三学生王世骏的随心而为。在疫情最吃劲、全国医疗物资严重紧缺的时候,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零花钱,从十几家医药公司那里为学校购买了900瓶消毒液。在全国物流大量停摆的情况下,他多方协调求助,终于将消毒水送到学院。

和他一样的,还有一大批水院青年,通过线上自发组织,50余位本科生、研究生加入到社区服务、为医务人员子女线上家教等志愿服务中;正直春耕时期,有同学拿着锄头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还有同学,在学院的倡议下,在家承担父母的计算机导师”“居家能手”“面点师傅的工作;也有科研达人,像2017级本科生李旭东、慈晓虎,在科创指导老师杨威嘉的线上指导下,将学科与时代背景融合,把论文写在生产实际中,写在祖国大地上。

劳动精神的培育,源于种下一颗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种子。

·把课堂开在大江大河上

专业实习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水利水电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水文水资源专业方向的技术发展现状,生产单位的实际工作状况,了解生产单位采用的理论方法和专业技术手段,考察他们的工作方式,了解专业设备的使用情况;在专业报告、讲解、参观中,了解水利的生产现状,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实践基础。严鹏副院长强调。

学院组织大三学生到秭归开展认识实习和地质实习,充分利用三学期开展参观实习,认识实习集中在三峡、隔河岩、葛洲坝等地;毕业年级,根据专业细分再组织开展相关实习。

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生产实习实践,多次走访用人单位与行业内企业,积极拓展合作建设基地,服务学生实习实践。近三年,学院与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11家行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促进校企、校地共建,为本科生、研究生实习实践搭建平台;连续10年选聘校外班级导师,用行业内师兄师姐的经验教诲帮助水院青年少走弯路、茁壮成长。

院长黄介生强调:“作为水利工程师的摇篮,学院培养的人才一定要走出去、沉下去、学得精、能出活,全面锻造学生综合素养。”

“荣获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全国银奖,获评全国暑假社会实践优秀队,学院2支实践队获评湖北省十佳暑期社会实践队……”每年的寒暑假,水院学子和老师们都很忙碌,他们忙着组队、整材料,忙着背起行囊,来一次有组织的“远航”。他们聚焦专业前沿,变身“水利科普宣讲员”;也走访水利单位,了解专业前沿;他们是“小小志愿者”,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打开“外面的世界”,为他们送去知识与快乐……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寒暑假社会实践,邀请专业老师和校内专家参与学院动员会、实践评比会并做好风采展示。近三年年均有300余名本科生、近60支寒暑假社会实践队赴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国外开展学科认知、志愿服务、脱贫攻坚等各类实践活动,受到中青网、人民网等近百家新闻媒体报道累计2万余次。

劳动教育,乡土色彩、生活气息、汗水味道一样都不能少。

·用汗水催生科研硕果

“如何将不足2毫米厚的螺旋叶片打印出来?”水利创新大赛特等奖项目《螺旋叶双转轮对旋式鱼类友好型水轮机》参与者2016级本科生连泰棋在漫长的研究设计、3D打印、组装水轮机模型、反复模型实验中,克服了一次次困难,真正做到将知识内化、升级,让每一份劳动被期待、被认可。同年,学院选送的三项作品均获得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获特等奖,总成绩问鼎237支参赛队伍,创历史新高。

“如何对传统的技术改进改良,用新方法、新知识制造出新工具,创造出新办法?”尹家波在是学院首批“问渠计划科技创新训练营”的参与者,读研期间,他作为问渠计划导师,带着本科生团队参与国家创新创业计划立项,而今,他留校成为一名老师,更将“劳动创造”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水文科学研究领域探索真知,并结合亲身经验继续指导本科生开展实施创新创业项目。

劳动创造,源于积极营造的“三创”生态。

·劳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018年秋,唐嘉博辗转颠簸5个多小时来到恩施州白果树村,开启了他为期一年的“西部计划”,一年过去了,在他和做老师的妈妈共同努力下,依托“远程”教学,合力点亮侗乡娃娃梦。他说“唯有切身体会劳动,才有资格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在水院,每年都有同学加入到“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的队伍中,近3年,就有6位同学在广西、贵州等地开展支教。

2019年夏,武汉大学2018年度十大风云学子落下帷幕时,藏族小伙子噶次给自己忙碌劳动的大学四年画上圆满的句号。湖北高校藏族学生总负责人,连续4年担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给全校藏族学生讲解党史和党的政策,动员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发动武大学子为西藏昌都贡觉县公益社捐了70多公斤物资……现在的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在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用初心和誓言守卫生养他的那片热土。

和他一样的,还有一位叫达瓦旺堆的藏族学生,当年噶次就是从他手中接过湖北高校藏族学生总负责人的接力棒。毕业后,他也回到了雪域高原,成为一名基层水利人。“很开心,因为我的努力与劳动,很多人的生活变好了。”

“在水院,无论你处于大学的哪个阶段,都有各式各样的名师、朋辈、校友为大学出主意、谋规划,一系列的职业生涯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院党委书记程连珍这样说到。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通过“就业沙龙”“选调生座谈会”“用人单位走访”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培育学生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近三年,学院共有73位学生赴重庆、贵州、广西等地开展选调工作,涌现中一大批像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五山镇党委书记韩潇等先进个人和典型。

劳动价值,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