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青年医生 张旃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1月18日,随着疫情全面发展,张旃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写下了请战书。“如果领导们同意,请告之胡教授,同时停掉我的专家门诊。另外,请加强留观室的防护,固定下级医生。”写下请战书之时,张旃特别注明,此事没有告知自己的丈夫——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外I科副主任的李明昌教授。
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青年护士 单霞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两个孩子的母亲、武汉大学人民月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90后护士单霞,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她说:“头发没有了还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单霞平时工作就很认真负责,各种事情都是抢着做,对病人家属都是眯着眼睛笑得很可爱。怀孕九个月的时候给瘫痪病人翻身拍背一点不含糊,同事经常调侃她一点都不像个90后。
人民医院病理科青年医生 吴小燕

吴小燕在返程回乡的路上看到医院招募志愿者的通知,担心有孩子的同事上一线有负担,便第一时间报名,在天门南站下车返回武汉,参加病毒检测的工作。我现在下车,回武汉,回医院!”最美逆行者当之无愧。
据了解,吴小燕属于医学检验人员,即使是平时,医院的检验人员都会做着各种防护。医学检验看似不是医生,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是因为他们接触到的是病毒,所承受的风险,远远大于直接接触患者。
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Ⅰ科
团支部书记、青年护士 阳莉沙

曾获评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的阳莉沙一直和同事坚守一线,弱小的身体每天穿着几层防护服奔波,一脱下来全身都汗湿了,口罩、护目镜等也把脸勒出了道道痕迹…… 科室里好几个医护人员病倒了,她所在的科室也成了隔离区。作为团支部书记,当严重的疫情一步步击垮部分人的心理防线,她鼓励支部成员们要相互加油打气,不要独处太久、不偏听偏信,想哭就哭出来,哭完以后继续加油,继续干!
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青年医生 杨晓

1月29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休息室内,处于抗疫情一线的重症医学科医生杨晓对着手机屏幕突然哽咽落泪。原来,分别一周后,原本很亲近她的宝宝面对视频里的自己有些陌生了。“不找妈妈就好”,杨晓努力宽慰自己,同时还不忘给大家打气:“希望早点重聚,大家都会好的!”
中南医院妇瘤科青年护士 张梦茹

1月3日,武大中南医院征集随时需要上“不明原因肺炎”前线的志愿者,刚刚痛失宝宝不久的张梦茹毅然报了名。作为第一批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到金银潭医院上班,一连工作25天。
张梦茹说:“那时,我确实还没有从失去宝宝的悲伤中走出来,但我还是报了名,比起科里年长的护士,我的负担少,比起科里年轻护士,我的经验又丰富一些。”
中南医院急救中心青年护士 郭琴

作为中南医院第一个被感染的医护工作者,即便在隔离治疗期间,郭琴也期待着“身体恢复以后,就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今年是郭琴在急诊工作的第15个年头,早在1月初,急诊收治危重患者,暴露的风险比较大。13日,她被确诊感染并进行隔离治疗,27日,郭琴血液检测、核酸和CT都显示已痊愈,28日,她重返工作岗位,重新投入抗疫战斗中。
中南医院团委书记 张翼飞

面对疫情,张翼飞和机关后勤团员青年们奋战在捐赠物资保障的一线,努力守好后勤保障的大后方,他在医院捐赠工作小组和战友们并肩作战,感受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关心和热爱,以及武大校友的高效和大爱,撑起了医用物资供应的一方天地,更温暖了全力抗疫的医者仁心。
近日,武汉大学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成立
一大批青年骨干、青年团员踊跃加入
彰显出青年担当、青春力量
以上便是青年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珞珈青年不畏难不惧险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出现在哪里
正是这份无私奉献的真心
驱散了黑暗,带来了光明
相信武汉定能从病中痊愈
我们相约樱花烂漫时。
珞珈青年
为武大加油!
为武汉加油!
为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