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青马走基层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18年10月11日 22:58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武汉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学员,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更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体悟国情社情民情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大熔炉里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图一.jpg

参与基层治理,感国情社情民情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百优党课、红色物业、青少年管、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社区网格员入户走访、助力军运会志愿服务……24不同院系的52名二期、三期青马班学员利用暑假个月的时间积极投身到江岸区5街道、16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

图二.jpg

“走进街道社区,跟随社区网格员走访困难老人,清理社区共享单车,街头小商小贩交谈,真正了解并融入到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倾听百姓心声,解百姓之所困,让我受益匪浅”三期青马班团支书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本科生蒋晓婧感触良多。

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赶一个多小时地铁、八点准时到岗,一个月来,52学员冒着酷暑,走街串巷,通过开展一次特色活动、组织一次“红色宣讲”、建立一支“新青年队伍”、总结一个典型做法、撰写一篇调研报告等“五个一”的形式积极参与武汉市“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中,展现了武大青马人的青春力量。

图三.jpg

“基层社区工作者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不畏严寒、不怕酷暑,这是情怀,是真诚的付出,是爱的表达。我们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走出校园,走进基层。”三期青马班学员、药学院2016级本科生陈小雪在她的“新青年下乡”日记中这样写道。通过此次挂职锻炼,已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她,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挂职实践期间,青马班学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尽己所能,积极投身于基层社区治理中来。“在基层社区工作,最珍贵同时也最重要的,便是实干。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任务,是我从社区网格员们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新村街道新江岸社区挂职的哲学院2016级本科生王雪琦这样说。

投入基层调研,悟实践真知

与此同时,二期青马学员团小组单位,采取研讨学习的方式,围绕“革命老区发展变化”“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主题利用暑假赴延安乐山、长白山开展社会实践。

在延安看新时代革命老区的蓬勃发展,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增进了学员对延安时期党的历史以及中国近代史的了解。

图四:青马班二期学员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jpg

在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的繁荣村、顺溜现代化农业专业合作社、竹园烈士陵园、脱贫幸福村、红太阳村太阳岛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学员通过座谈、参观、问卷等方式切实感受到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的号召和要求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感受到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发现了面临问题。

图六:青马班二期学员赴四川乐山暑期社会实践.jpg

“在近四十度高温下的竹园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我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空喊的口号,纪念是为了更好进步与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勇士。”二期青马学员、哲学院2015级本科生董章琦对烈士陵园下的重温入党誓词的宣誓久久难以忘怀。

在长白山,学员走进东北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深入考察当地脱贫扶贫的各项举措,提出如何协调自然环境保护和旅游风景区之间开发的矛盾,保证致富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人等改进举措

图五:青马班二期学员赴长白山暑期社会实践.png

创新培养模式,助青马知行

基层挂职锻炼社会实践调研作为武大青马学员培养的重要环节,不仅让学员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也提高了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坚定了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和民族谋发展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信仰。

2015我校入选全国首批28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培训基地,并正式启动了武汉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建设。2016年,我全国首创“青马工程”培训班双学位培养模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等41学分的理论课程外,还专门开设了《社会工作与青年工作《时事政治前沿专题》社会实践3门实践课程。今年暑假,三期青马班赴江岸街道社区挂职锻炼二期青马班地社会实践就是社会工作与青年工作社会实践的必修课程内容

“双学位”培养模式对青马班学员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训练,而且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栋梁,坚定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