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谈文学

来源:蔡羽   发布时间 : 2004年10月25日 18:21   点击量:

王蒙谈文学


中国转型期的文学契机

  王蒙先生1934年出生于北京,1953年开始创作,与文学系上不解之缘。1956年,他写的一部短篇小说遭受争议,也因此被批判为右派,在北京郊区劳改四年,后来又被调遣到新疆长达15年,渡过了一段漫长的风雨岁月。70年代, 他复出文坛, 发表600多万字作品 ,作品在国内得作有《失态的季节》、《坚硬的稀粥》、《王蒙小说集》等,是文坛敬重的一位中国作家。

  八月中,王蒙先生受星洲日报邀请到吉隆坡演讲,后又先后到诗巫及古晋演讲。在猫城的演讲中,他精辟的言论及亲切的作风,让出席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没有杯酒的晚上,文学,却靠得那么近。

  文学恒在.文化求生

  对于马来西亚华人对母文化的情感与热爱,王蒙先生深受感动。他认为,中华文化近百年来受到的挑战,冲击与批评,在人类史上是罕见的。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在中国引起空前盛况,回顾中国从1840年以来的历程,这一天的莅临,是绝不容易的。

  从一个封闭的,停滞的封建帝国到现代的中国,这过程付出许多代价,当中再加上中国所面对的内外矛盾,引起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的批评与反思,有过多少激烈的意见,对中华文化予以严厉的指责。然而,150以后,中华文化并没有灭亡, 反而在新的考验中表现了其吸收、 适应,自我更新的能力。

  在经济上越来越一体化时,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保护其文化与传统。近年的中国,人们逐渐回到民族文化的本位上,醒觉自己无法丢弃中华文化传统,也不能将之批判得一无是处。此外,西方强势文化来到20世纪这个津渡,无论是军事科学技术工业文明、次文化等都发展到极圣,征服世界,而西方有识之士却同时也在反思它所带来的问题,如价值、信仰、人的追求、人们的传播手段等的变调。换言之,它丰富人们头脑与带来大量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人们知识结构的平均化和简单化。这样的局势,又给中华文化制造新的机会。

  谈到中华文化, 文学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 华文和汉字则是基石,它的力量足以凝聚海内外华人的心。只要汉语、汉字、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中华民族文化就永生,就不会灭亡。如此看来,文学可以说是文化最美的花朵之一,是全世界华人交流的语言。

  文坛分化,作家困惑

  不过,中国文学在中国转型期也碰到许多新问题。中国经过百馀年的动荡,如今进入一个以建设为中心的稳定时期,这样的转型使中国近20年的变化超出想像,也导致文学状况大起变化。

  从1978年起,开始时基于文革刚结束,大家致力批评文革,批评江青,林彪,文学目标似  非常一致, 大家都期望中国可以走向改革开放。当其时,文学作品数量虽多,却众囗一声。

  今天,情形却显得分化,有些作家对市场经济及传媒的发展表示赞成,加上报纸增多, 刊也增多,提供更多写作园地,作家收入增加;有些作家却深感愤怒,对文坛提出批判,认为上述作家是拜金主义、堕落、丧失人格。此外,也有些年轻女作家,爱写私人生活,与感情纠葛或者情欲内心的体验,所以有些评论家为此痛心疾首,认为不应该写这类小我作品,另有些作品争议大,有人高声喝采,有人予以痛斥。总之,中国文坛歧异特多,各人按个己囗味选择作品。然而,中国人囗多,读者也多,虽然各式各类的作品层出不穷,却也都可以取得不俗的销售成绩。众多读者中,不是所有人都为了取径阅读接受教育,相当多人是为了消磨时间,其中有人因此忿怒,认为文学不该堕落至此。除此之外,通俗文学的兴起与盛行,也在文坛上引起种种问题。

  在这样的转型期,作家是应该充当批评市场经济,捍卫道德理想与独立人格精神的角色呢?还是充当对市场经济发展欢呼的角色?作家间原本显得万众一心,如今却因此分化,文人间彼此相轻。

  而近10几年来,中国又是什么文学?北京一群教授说这是后新时期,很多人对此不可理解; 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则说 文学已从共名时期迈入无名时期,已无法给予命名,这个说法却等于没有回答问题。作家对此产生困惑,对于自己的地位也妄自菲薄,认为那些炒股票的人才是今日英雄。

  发展新机,前路康怦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也造成作家之间代时代的区别愈见明显。老作家如巴金、冰心等,是中国五四文学的代表,基本上已停止写作;三、四十年代作家,也就是50年代青年,至今为数不多,有些是左翼作家,基本观念是革命,为此也付出代价,目前已开始淡出文坛,他们之中很多曾被划为右派,又都有建国初期的胜利,对公民的信念与经验;现今40至50岁的一批,大多当过红卫兵,以文革作背景,正积极投入创作,至于新的一批,则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

  不同的年龄段,由于经验与行事方式大有径庭,所以隔膜深摩擦也多,但这绝非可悲的现象,而是客观事实与历史造成的痕迹。

  整体而言,中国文学今天正面对各种新状况与新机会,而最大机会是让作家可以慢慢安下心来写作。处在极度动荡不安的情势里,虽然可以给作家不少刺激与灵感,但同时也使到作家老在一个地方打转而出不来,老在一种急迫之中。此外,经济市场的冲击的确也对文学带来反效果,然而真正优秀的作家却可以经受新问题的考验,把这些负面效果降到最低限度。

最后,王蒙先生指出, 随着整个中华文化受到世界重视, 获得新发展与机会,中国文学的前路也是一程康怦道,而中国作家与他国作家的交流,对中国文学与帮助更是巨大的。

  当晚王蒙先生的演讲至此告一段落,时间滑入交流阶段,各种精彩的提问纷至而来,而王蒙先生也予以精彩回音。现以片段剪辑方式,裁出王蒙先生的句句隹言,以飨读者诸君。

  ●意识流写作手法今天已溶入人们的写作中,不如从前般引人注目,当年的先锋文学经已普遍化,失去其新奇性与先锋性。中国评论家每年都会宣布先锋文学死亡,令人想起马克吐温的名言:没有比戒烟更容易的事了,因为我已戒了很多次。既已灭亡,又何需年年宣布。

  ●冰心老人曾经身体相当虚弱,现在已渡过困难,去年曾接受福建电视台采访。她有时还可以开个玩笑,不过生活治理能力已失去。巴金说话已经含糊不清, 可是仍然可以亲笔写文章, 头脑也还清楚。每年4月到11月初,他们在杭州,然后回上海, 不过多是在医院或疗养院。 萧乾的身子很好,还常写东西,而且还翻译作品。

  ●作家与作品的关系,有其一致与不一致的一面。比如某位爱情小说家笔下人物风流, 但他本身的爱情与婚姻并不成功,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不成功,小说才写得好。另外有一位作家笔触唯美,本人却遏遢,可说是把最美的献给读者,把丑恶留给自己。当然,也有一致的,比如一个直爽的人,作品也心直囗快。总之,不可一概而论。

  ●毛泽东当然是一位大政治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诗词写得好,有相当水准与修养。至于他的一些令人难以理解与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许正是和他诗人的气质有关。

  ●对武侠小说谈不上热爱,却绝对没成见,武侠小说在文学里有生态平衡的作用。然而,对于金庸的作品却叹为观止,但却依然无法摆脱通俗小说的套路。

  ●中国作家应有信心用其作品去给诺贝尔奖增光,而不是靠诺贝尔奖给自己增光。

  ●中华文学则是多元化的,从中、港、台到东南亚以至欧美,并不强求统一,却使在大陆,也在逐渐分化。我们应该主张多元的互补、整合,而不是因分裂而斗争。至于所谓的华人文学,是否应该包含华人用其他语文写的作品呢?

  ●文学和政治是难分割的,尤其是中国文学,充满政治,社会以及历史阶段。而且中国文学的传统观念是济世,文学必须为社会作出贡献。不过,把文学彻头彻尾政治化,又成了文学的灾难。

  ●柏杨指出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许多毛病,值得客观反省。至于‘丑陋中国人’的说法则有待商榷, 只能说中国人有丑陋的一面, 若中国不进步,丑陋一面会增加。

  ●文学的内部功能,除了抗争,抒发良心之外,也有化解、补充、消遣等功能,所以出现一些写轻松化文学的作家也是好的,尤其这150年中国人活得太紧张,偶尔轻松也不错。

 来自 :搜狐网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