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重译,究竟要不要换书名?尤其是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著。比如,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当年这个作品由作家韩少功译出后,曾在中国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至今魅力尤存。所以,今年夏天,当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其重新翻译出版,并改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立即引来了读者的议论。有的读者不能接受,认为不仅念起来没有过去顺口,而且还丢失了原有的回味。有的读者甚至认定,改书名只是为了区别于前一个版本的商业炒作。对此,译文出版社社长叶路的回答是:更改书名是为了更符合原著的精神。
上海译文出版社此次作为昆德拉作品在大陆的首次正式授权出版者,第一次将昆德拉的作品直接从法文直接翻译成中文,免掉了英文中转站,所以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原著的灵魂。担纲此书翻译的是著名的法语翻译家许钧。对将已经约定俗成的书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成现在的书名,许钧这样解释:两个书名看起来差不多,其实传递的意思不太一样。原书名“生命中”的范围太广,是一个总的概念,包括了死亡在内的一切东西,这么庞杂的内容很难在一本书中谈清楚;新书名中的“生命”二字,单指生命本身,多出了许多的哲学意味。对于读者可能对新书名产生的距离感,许钧并不担心,他说,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次完成的,翻译是一种文化积累和拓展。
叶路则认为,名著重译,不光有商业追求,还有学术追求,那就是如何让译本更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愿。在这本书的书名上,我们追求忠实原著更大于追求商业利益。至于名著是否可以更改书名,他的观点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固然很强大,但翻译应该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允许有不同的尝试。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语言的变化,很多东西变化了,这就是为什么需要重复翻译的原因。约定俗成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改变。如果新书名也能卖座,而学术精确性又更强了,何乐而不为呢?
来自: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