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幽默作品集》――你复制了自己

来源:jiejie   发布时间 : 2003年11月04日 19:47   点击量:

读新版《欧?亨利幽默作品集》,大有故人重逢之慨。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欧?亨利便被“放”进了国门。在收音机里人们通过广播剧,无数次领教了这位美国人制造的幽默。他多会编故事啊,麦琪卖了自己的一头棕发给男朋友买回金表链,男朋友却卖掉金表为她买回发卡。结果二人都未如愿,但同时又都如了愿――爱情升华了。资本主义的现实多么残酷,劳动人民的爱情又多么瓷实。

后来的岁月里,我们的文学风起云涌,外国文学不断引进。意识流、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欧?亨利虽没被忘记,但却被人们――尤其是我本人――放在了心底的某个角落。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今天在浩瀚的书海里,我又一次邂逅了你欧?亨利,高兴啊。虽然你的文字被新一代翻译家“与时俱进”地赋予了新的时尚,进行了新的包装,如“美女帅哥”、“亲密接触”(《警察与赞美诗》)等。但对穿了马甲的你我仍认得。

 今天重读欧?亨利,我更多关注的是他的写作技巧和文章风格。欧?亨利小说问世以来,得到的赞誉多如星斗,他的大师地位无法动摇。但我还是准备对欧大师进行一次“个性化”阅读,那就是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坚持要评一次我眼中的欧大师,而且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批评。

 正如人们总结的那样,欧大师的特色是文章结尾总要弄个出乎意外。这个手法对西方人可能具有出神入化的奇效,但对听惯了相声的中国人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不就是三翻四抖嘛。如《警察与赞美诗》里,乞丐苏比为了在冬天来到之前有个安身之处,作家在小说里安排他几次寻找机会扰乱治安,但就是不能得逞,后来他打算放弃“犯罪”,悔过自新时,警察却无故将他带进了警局。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因为这是典型的中国相声的手法,我们也热烈鼓掌,但要拍的巴掌和笑声,却是在故事开始就预备好了的。

 欧大师对自己的这个手法似乎特别喜欢,所以几乎在每个故事的结尾,他都要情不自禁地如法炮制一次。这就让人(首先是我)腻了。他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本来挺新颖的,即使今天重读,我仍有新鲜感。但不幸接下来我又读到了他的另一个短篇《爱的效劳》。哇,我不明白了,欧大师怎么竟可以自己“克隆”自己呀?同样的也是一对新婚夫妇,同样的也是穷困潦倒,同样的也是互相为对方着想,同样的也是结局令人悲喜交集。

 艺术是不可复制的,一旦复制了,被复制品自身也将降价。

 把《麦琪的礼物》和《爱的效劳》放在一起读过,我在心中对欧大师的高明不得不打了问号,他的那些杰作在我眼中,也多少打了折扣。

 难道真个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说声抱歉,欧大师。

来自:人民网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