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李商隐《风雨》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懂得感伤,懂得留恋,这便是青春。
明白何谓时间,明白何谓消磨,这便是青春。
只是,我不知道,当我们开始说“天凉好个秋”的时候,那是不识愁滋味的强说愁,还是识尽愁滋味的欲说还休。
或者,当我们不敢再注视镜中那熟悉的容颜时,当我们对每个黄昏的来临发出嗟叹时,当我们在昏暗的路灯下久久伫立时,我们会懂得那个问题的答案。
留不住,算不出,流年。
那时,恐怕我们已没有胆量为青春写一篇祭文。我们只能暗暗地摇头,轻轻地叹息。我们只能慢慢地回忆,却发现自己已经忘了那些日子的爱和恨、笑和泪、风和雨,并那看见梧桐叶落下来的感觉。那一切,是真的存在过还是遥远的梦回呢?我们困惑地问自己。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十六岁时,我第一次读到并记住了蒋捷的那首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屋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从此,我懂得最伟大的不是人类,而是时间。我在任何快乐的时刻感到了不安全。我是渺小的人类,我只是害怕一切举杯的欢乐成为某个人走灯灭的黄昏揪心的回忆。
似水流年,只待追忆。
很多人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而我不知何谓珍惜。如果烛火终将熄灭,那么我抓不住这一瞬的光和热。如果河水永远奔流,那么我记不住每一刻的奔流和激动。朱自清在《匆匆》中早就告诉我们,时间,将会从我们企图抓住它的指缝中流去。从容的是时间,匆匆的是我们。所以那一首诗在文学史上找到了它的位置,它说,说我们每一个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梧桐还在,历经风雨的建筑还在,这是我们看见的。路旁的石头还在,亘古的大地还在,这是我们没看见的。它们从天地的混沌到了今天,它们不发一言,默默看着这可笑、可恨抑或可怜的一切。就像弥勒佛庙前的那幅对联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博大者从不言别人的渺小,它知道他们的痛苦和无奈、宿命与挣扎,所以,《圣经》中耶稣说:
将熄的烛火我不吹灭,压伤的芦苇我不折断。
我们如此渺小,我们却在渴望永恒。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