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颇具个性的,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也是生活道路最为曲折,悲惨的一个。她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十一岁时生母病天,从此,命运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过早失去了母爱,品尝尽人间的苦于辣。萧红英年早逝,短短地人生路上经历了三次爱情,然而每一次都没有给她带来幸福,最终都以悲剧落下了帷幕,也正如萧红自己所说:“我最大的悲哀和痛苦,便是做女人。”尽管她的有生之年很短,爱情坎坷,但是就是这短短地三十几年中,不足十年的文学创作,却给人们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这是值得骄傲的。
萧红短短地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近80万字的文学创作,小说更为突出。她自三十年代初始,便相继发表了《奔儿》,《王阿姨之死》,《夜风》,《桥》《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说。她的小说创作就像汩汩的流水,一发不可收,萧红的小说多以描写自己所熟悉的饿东北故乡的人民生活为主,尤其以女性的悲惨生活为主要的内容。我想这点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是有所关联的。她的作品中独特的生命悲剧正是通过故乡人民及各种女性形象的英雄命运来体现的。
小说《生死场》展现给上海文坛“一个新奇和震动,也是她的代表作。又一著作《呼河兰传》描写故乡人民的生活风俗,像一幅色彩单纯,朴素而有美丽的风俗画,形成了萧红自己所特有的明朗风格,笑里含着沉痛,是”一篇叙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的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东北及东北人的生活,向我们揭示了这快土地的神秘面纱,萧红最大的悲痛就是做女人,也正因此,她特别热切地关注广大妇女的生活和命运。在她的作品中,不管是向命运抗争的,还是甘于受生活摆布的女性形象,都有着悲剧的命运,而不同的是走向悲剧的不同方式。不管怎么说她们都是以悲惨的命运而告终的。在她的作品中,我最爱不释手地是《呼河兰传》,我为文中的小团圆媳妇报不平,为王大姐伸冤。
小说中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是个童养媳,是个普普通通地女孩,是个发育良好,活泼健壮的正常人。可是“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思想而生活”的呼兰河上及她的婆婆眼中,她却被视为太出格了。而被视为“出格”的理由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一是因为太大了,十二岁的她发育很好,个儿长得很高,不象小团圆媳妇。二是女孩见人一点也并不知羞。难道说这也有错吗?显然并没有,但是这些在那里就不这么认为了。婆婆处于一片“芳心”,为了“规矩”出了一个“真正的”团圆媳妇,这个仅仅十二岁的小顾念就被吊在梁上,被无情的用皮鞭抽打,用烙铁烫脚心,直到最后冬天当众洗澡送了命才结束了悲剧的一生。可悲、可叹的小姑娘躺在炕上,黑乎乎、笑呵呵的,在人世间最粗野最无人性的虏杀开始前,竟还沉浸在玩弹玻璃球的快乐之中,丝毫没有意思到自己小小的生命将在缸中划上永远的休止符。而且还天真的说:“等一会儿你看吧,就要洗澡了。”多么令人痛心、令人惋惜、令人可怜呀!魔掌还是无情地伸向了她,她在缸中一边叫一边伸手想跳出来。而无知的人们还是依旧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等到那些困得不困了,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的看客再度“欣赏”这一人间“壮举”时,小姑娘已被“规矩”成了永远的“真正的”团圆媳妇。而这时“家家户户都是黑洞洞的,家家户户都是睡得沉实实”的了。就这样,一个活泼能干、无忧无虑的小团圆媳妇就在众人手中活活地被扼杀了。也正是由于那儿的人们未意识到自己的残忍,才又引出了又一个悲剧的发生。
王大姐是赶车的女儿,人们夸她“大眼睛,怪好看的,”“真是一朵大葵花,有高有大,”赞她“将来兴家立业的好手,”更有甚者想要他为儿熄。可是大姐却偏偏暗中相上了磨房的磨管,并且做主张与他共度此生。这下可热闹了,人们不再夸她、赞她,取而代之的是漫骂、议论、诽言诽语。于是,呼兰人心目的中的王大姐的美好形象立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不只是骂、议论,更可耻的是聚集在一起期待着这对贫贱的夫妻冻死、饿死,才心甘情愿、快活。你说这关他们什么事儿呀!又不是你的儿子、女儿,即使是,主动权不在你们呀!真是可耻、可气呀!终于王大姐在生完第二个孩子后死了,看似王大姐死于贫困交加,实际上她同小团圆媳妇一样,都是周围的看客所组成的无主名无意识杀人团手牛的俩牺牲品。你说无忧无虑地小团圆媳妇犯什么错了,晚大姐心甘情愿嫁给磨管,这也有错吗?你说你们这些周围人操的是哪门子心,碍得你们什么事了!你们反而觉得不妥,不符合传统意念,便以不是理由的理由,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将她们扼杀。难道这样做你们的心里就平衡了,就觉得符合传统了?这正如鲁迅先生的所指出的:“这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无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
在萧红的小说创作中,鲁迅先生对她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她将鲁迅改造民族魂的文化思路融进她对女性命运的表现中,并以一种超寻常的深邃的眼光看到“男权社会对于妇女的摧残和迫害其实并不需要借助与像鲁迅四老爷之流的封建卫道士,甚至也无需由男子们自己来实施,光是这些无意识的杀人团就足以将妇女们的命运推向悲剧。”而以杨老太太、周三奶奶、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为代表的杀人团正是妇女可悲命运的表现。也正因此,才演染了《呼关河传》的悲剧象围,产生悲剧的震撼力。
他的代表作《生与死》,则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妇女的生活和悲剧的命运。文中萧红又塑造了另一类的女性形象。小说中,人们的形体与动物没什么两样。男人对女人只有像动动物本能的性发泄,而不存在做人的爱的存在,生育一样盲目、频繁。而死亡在他们眼中也十分平常,用稻草束扎着,胡乱仍弃在荒野的孩子随处可见。在这里生的欢乐,死的痛苦荡然无存,他们处于即为死的生命的自然状态中,而生存在这种环境中的女孩性就更是一种悲剧。这里的女性根本没有自我意识,她们处于男奴的压迫下,只有男性的奴役和泄欲工具。《生与死》中十七岁的金枝被成业诱骗失身后,与成业结婚,婚后没有几个月就没了爱情。而金枝有了身孕,丈夫也不放过他,而否以悲剧结束了生命。同样命运的姑姑的姐姐,在要分娩时,婆婆把土炕上仅有的材草拿走了,因为“压财压财,不能发财。”结果像条鱼似的光着身子,在扬起灰尘的土炕上爬行,挣扎,哀号。
萧红笔下的女性多是具有个性的解放的新女性,具有一定的抗争精神,但不管怎样她们的命运是相同的――自生自灭。她创作中的女性生命悲剧的表现,与她经受了人生的折磨、悲苦是分不开的,也是对她所处的时代本身的悲剧现象的表现,使人清醒的认识到,刻骨铭心地感受到。这大概也就是萧红的作品之所有魅力,与众不同的所在之处吧!
来自:榕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