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联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汉水丹心志,燕赵思源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充分发挥双方专业特长,围绕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对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开展合作调研,旨在深入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了解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实践团队已开展了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江局丹江分局的座谈会、与达州市水务局的座谈会、南水北调科普宣讲会,推出科普推文共6篇,科普视频共4弹。
一、回溯初心,共询治水策
8月2日上午,实践队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江局丹江口分局联合召开座谈会。长江委水文汉江局总工程师龙雪峰、长江委水文汉江局丹江口分局副局长李凯、工程师洪为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张权、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联合实践队成员50余人参与本次会议。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座谈会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
(一)汉江局技术室主任洪为善工程师对分局主要工作内容及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工作作简要介绍。
丹江口分局成立于2012年11月,隶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江局,下设5个水文站、9个水位站和1个水库蒸发站。丹江口分局承担权限范围内的水政监察任务和防汛测报任务,包括承担汉江中上游老河口市以上丹江口市均县镇以下50余公里河段和支流丹江及老灌河100余公里河段的防汛测报和基础水文资料的收集任务,为国家防总、长江防总、湖北防总及丹江口水库防汛抗旱提供第一手水文资料;承担丹江口水库4个出水口的水量监测和水质监测等任务,为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科学运行调度服务。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于2014年12月全线通水,改变了京津冀豫受水区供水格局,为沿线城市带来巨大福利。工程建立由“1个中心、4个实验室、13个自动监测站、30个固定监测断面”构成的水质监测体系,确保供水安全。
在生态修复方面,洪为善工程师补充,北方位于较干旱地区,工业和生活主要依靠地下水,需水量大,因此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至于地下水填补,主要利用受水地的水源进行生态补水,丰水期时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补足地下水。另外,处理完的生活用水经过水循环以后也会回到地下,实现地下水回填。北京的受水量占南水北调工程的四分之一。修建工程以来,受水地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被地下水破坏的环境可以恢复。
(二)实践队员与丹江分局工作人员就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补水、河湖恢复、治理污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交流探讨。
武汉大学实践队成员杨远航同学就水文局在防洪抗汛工作上的水文预报及信息传递进行提问。洪为善工程师表示,在防汛减灾方面,过去工作主要靠电话联系,且由于体制限制,各个水库均独立运行,不利于信息的传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体制的完善,防洪讯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预报系统的可靠性有所增加,各个水库也实现了联合调度。丹江口分局作为基层一线水文局,主要任务为及时向上级中心填报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资料,提供信息支撑,再由中心预报处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做出汛情预测和工作部署。
武汉大学实践队成员黄心诺同学就丹江口分局在传统水利向智慧水利的变革上进行提问。洪为善工程师表示,基层单位主要是做一些收集工作,水位方面也很早实现了水位监测。在2002年之前是采用无线电台、PSTN和电报进行水质信息的传输。2002年以后则采用了自动测报,即计算机技术,就是实时地把水情传到水情中心及水利部。流量从2008年以后部分站点分期分批地开始了自动监测,主要是采用了水平ADCP。原来使用的是转子式流速仪,现在则是多普勒流速仪。最先进且实时监测的则是雷达测速及超声波流量计,正在测验的有视频测流、无人机测流和卫星远程测流。
北京大学实践队成员戴一双同学针对丹江口水库向北方输送水量变化及原因进行提问。洪为善工程师表示,每年水情的不同导致供水需求的变化,丹江口水库能够通过蓄水进行调节。由于南水已由补充水源转变为城市主水源,供应量仍然不够,目前国家已确定实施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二期的后续水源,从而加大供水量,满足北方城市需求以及下泄生态流量,同时将在工程干线沿线修建调蓄水库。
(三)座谈会总结
在对本次座谈作的总结发言中,张权老师向丹江局、汉江局的局长和各位工程师以及北京大学同学的参与表达了感谢,同时提醒大家在疫情期间注意防护。张权老师指出,了解并科普南水北调工程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对国家建设有重大战略价值。了解工程的效益,了解水利行业的基础作用,对于我们学习水利有关专业的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会后,希望同学们可以积极学习总结此次会议的内容,将这些知识融入后续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相关知识的科普中,帮助公众更好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效益。实践队负责人董峻圻同学也对到场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达了感谢。
通过此次座谈会,同学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在生态补水、河湖恢复、治理污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与水利单位的对话,了解了水利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加深了对水利行业的了解,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学以致用,同宣节水方
8月20日晚,实践队开展线上宣讲会,从保护与修复的角度,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在生态补水、河湖恢复、治理污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宣传。宣讲会由武汉大学与北京大学两校队员共同商议准备,从取水地与受水地角度分别展开介绍。宣讲会邀请成都市树德中学学生参与,通过bilibili“武大水院”官方平台面向大众进行直播。
(一)武汉大学实践队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介绍。
从我国水资源总量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切入,宣讲者提到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北方地区十分缺水的问题,进一步引出南水北调工程设想。随后,以“四横三纵”为线索对南水北调工程做作简要介绍,对三条输水线路的取水地、路径、受水地等作相关说明后,最终落脚于本次实践重点关注的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总干渠坐落于平原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供水调度灵活机动;水源后备丰富。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了中线工程由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由于水库原有容量不能满足调水规模,中线工程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加高大坝,增扩库区容量,相应地须要解决淹没地区的移民问题。除此之外,在中线沿途水槽、隧道修建过程中,须充分考虑方案的选取,在此,宣讲者重点讲述了在孤柏嘴的穿黄工程丹江口水库。此外,中线工程还要考虑调水量、移民工程以及生态环境等问题。丹江口地区作为取水地,其水环境治理尤为重要。丹江治理一期工程,河南累计治理小流域348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681平方公里,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建设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航道整治这些措施缓解了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不利影响,讲解也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南水北调工程,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武汉大学实践队科普结束后,队员们对武汉大学进行了介绍并分享校园生活,让参与宣讲会的同学对武汉大学,对水利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北京大学实践队对南水北调在我国北方受水区产生的影响进行介绍。
实践队员提出,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条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的调水线,还是一条复苏河湖生态的生命线,一条践行生态文明的发展线。首先,在居民用水方面,工程通水后长江水可以供应近三百个县市。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城区供水中已有70%是中线水源,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300万人。其次,在生态补水功能方面,2017年至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积已向河南省、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的48条河流生态补水59亿立方米。工程不仅增加河湖水量,还有利于地下水源的回归备用,同时为华北地区的河湖增加了大量的清洁环境用水,提高水的自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进一步提高河湖生物多样性。在经济效益方面,东线一期工程建成后,京杭大运河黄河南航段从东平湖至长江实现全线通航,1000-2000吨级船舶可畅通航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最后实践队员总结,南水北调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未来应科学制定用水计划,以“节、喝、存、补”水为原则用好南水、让翻山越岭而来的长江水不至于成为杯水车薪!
北京大学实践队科普结束后,队员播放了关于燕园和北大食堂的视频,让同学们对北大的生活环境有了更多了解。
(三)自由交流环节
针对“东线工程如何实现逐级抽水”的问题,实践队员回答:首先得修建水库,从低端开始蓄水,然后用抽水机将所蓄长江水抽到水库里面,再继续向上修建水库、抽调水,一级一级地进行抽调,从而实现逐级调水。还有同学提问南水北调对供水地有无补偿,实践队员列举三种补偿方式:资金补偿;南水北调工程把水运输到北方,受水地有的企业或者政府会每年到供水地致谢;国家对供水地的生态治理也会提供相应的补偿。关于大学学习的问题,实践队员认为武大的学习氛围很好,压力取决于给自己定的目标,不同专业的压力大小也不一样。大学学习比高中自由,这就需要同学们更自律,树立明确的目标能缩短迷茫期。实践队员也建议高中同学们,选择专业的时候先考虑兴趣,再考虑专业前景。关于更多水利行业和南水北调的知识,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杂志、专刊或者关注长江水利公众号了解,《开讲啦》等演讲科普节目也会涉及。
线上宣讲会共持续1小时,内容分为工程科普、校园生活分享以及答疑解惑三个部分。直播过程中,观众反映良好,积极互动,直播人气累计超越4000。宣讲会结束后,不少同学发私信咨询问题。本次宣讲会作为实践计划的重要环节,达到了既定的宣讲目标,为大众搭建了一个南水北调工程的科学知识普及平台,对于群众认识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一次对实践成果的完美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