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泊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践行“水十条”实践队做了关于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的调查,一周的时间走访了太湖、巢湖、鄱阳湖、东湖、墨水湖。对各个湖泊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后,实践队找到国家水专项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河流系博士生导师杨国录教授。杨教授曾任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副校长,多年来致力于水环境治理研究。
国家水专项首席科学家杨国录教授
短短四十载 东湖大巨变
提起近年来湖泊污染问题,杨教授以亲身体会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东湖(群)生态环境不断变化历程。1978年杨教授来到了东湖之滨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当时东湖还是Ⅱ类水,人们可以在湖里洗菜、洗衣、游泳,人与水真正的是一种亲密、和谐关系。但不到40年的时间,东湖已经被污染的丧失了很多功能:再也没有居民在此洗衣、洗菜,很少有人敢去东湖游泳了,湖里的生物也大量减少。杨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湖泊与河流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我们可以住上豪宅、开着豪车、逛着豪街,同时饮用从长江运载而来的“豪水”,即使是“洗脚水”也不能从就近东湖直接取用。试想长江水被污染了,那我们就真的没有干净水了,还怎么生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湖泊保护与水体修复工作,寻找备用水源地。”
东湖:患了慢性“水癌”的“虚弱”水体
问:我们都知道东湖在2012年之前作为最大的城中湖,它的污染是多方面的,请您分析一下东湖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杨教授答:首先我们要知道湖泊有纳污、自净、自我修复三大特点。湖泊本身是有纳污能力的,在80年代湖泊水质较好的时候,我们武大、茶港社区这一带的垃圾、污水都是排入东湖的,但是那时候湖泊是连江的,湖泊的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都比较好,所以没有显现出较严重的污染现象。再加上东湖里的水生生物比较多,生态系统完整,所以水体的自我修复功能比较强,水体受污染物的影响也就小。但是,东湖与长江隔断后,水体的流动性差,水中污淤泥积累,水体就开始变坏。
现在东湖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四点:其一,生态资源量化衰竭;其二,水体严重污染;其三,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其四,水源地功能严重损失。与80年代前相比,总体表现形式:鱼类、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上都大大减少,有很多生物在东湖消失了,湖中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水质恶化,现在东湖水质只有少数地方为Ⅲ类,其他地方基本为Ⅴ类,东湖早就不再作为水源地了。
问:您觉得造成东湖这些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杨教授答: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流域资源环境变化;第二点:民生需求行为不文明;第三点:经济与环境发展不协调。
近年来,流域情势发生巨变,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使得长江、汉江和湖泊处于新态势、出现新问题,对东湖(群)健康影响很大;其次,区域人类活动行为不文明,诸如,固体废弃物填埋湖泊、污水肆意排放、湖泊污水污泥肆意搬迁;再次,过于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以破环环境为代价。
东湖治理:职能分明、协同管理
问:从八五年启动了一个“八五计划”,之后就开始了全面治理东湖的行动,您觉得治理东湖面对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杨教授答:近年来,大东湖环境问题总的说来控制不错。东湖的治理主要是通过截污、清淤,但是由于环保与经济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拦污截污、控污治污尚未达标。但最主要的是管理问题:投入不足、机制不健全、权属分散、监管难度大。现在管理东湖的很多部门职责并不明确,职能有重叠也有管理真空区。因为权限的不明确,所以在东湖的治理上就有很多的限制因素。在湖泊的管理上,东湖可以学习云南洱海和日本琵琶湖的管理方式,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
江湖联通重在联动和谐,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湖泊
问:现在武汉正致力于大东湖六湖连通工程,也有很多江河湖泊都在做连通工程。对于连通工程您有什么看法呢?
杨教授答:首先,我是特别支持江湖连通工程的。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浅议大东湖水环境的联动和谐治理机制》联通“六湖”与长江是一个为维系大东湖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新理念。治理思想是:资源东湖(水资源利用充分);环境东湖(水质不超标);生态东湖(水生动植物恢复多样性);民生东湖(水资源、生态资源为民所用);人文东湖(东湖历史文化维系);和谐东湖(东湖环境与民生环境和平共处);健康东湖(东湖环境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联”是要“外引内联”,通过水脉大联通来扩大受污水体的净化空间,为改善大东湖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动“是要“外引内动”,在连通的基础上外引长江水驱动东湖湖泊水体,做到“外水多缓送、内水常驱动”营造流水不腐的受污水体净化环境。
“和”是要“外引内和”,着眼于在净化湖泊水质的同时营造水生动植物的衍生环境,在提高大东湖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的同时,强化湖泊生态自然修护能力。
“谐”是要“外引内协”,主要是致力于“引好水、治好水、排好水”;其次是大东湖水网的水资源利用、水环境质量、水生态修复以及水文景观必须与民生需求环境协调发展。
总之,湖泊的治理要以生态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我们水利行业就是要通过调度与管理变水害为水利、将水利利上加利,尽可能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杨教授又指出在江湖联通随水体的流动会有污染物的扩散引发的治理资金问题。杨教授提出构建生态资金联动保障机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效益分享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来保障生态湖泊的建设有效进行。
生态建设新要求:尊重生态法则
最后,杨教授提出把人和水体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考虑,以水生态系统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须尊重生态法则,将生态用水列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方案中,抢救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学习践行水十条 武大学子在行动
今年7月,由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彭虹教授、万飚老师指导,10名本科生组成的“践行水十条”长江中下游湖泊现状调查实践队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实践活动,行程包括江苏太湖,安徽巢湖,江西鄱阳湖,武汉东湖、墨水湖,这群水利学子将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水污染防治计划》呐喊。
实践队在东湖实地调研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有效管理、民众的积极参与、专家的科学技术支持下,不久的将来,生态文明的目标定会实现,人类社会将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