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冬迈入盛夏,我们与新冠肺炎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对于千万学子而言,线上课堂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从开始接触线上教学,到现在熟悉甚至完全掌握线上教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已在疫情复苏中找到了前进的新方向。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学业之外,我们能否看到这场疫情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的人,生活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在历经疫情的百般考验与重重阻碍后,又发生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次“微观中国”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我们将目光瞄向正在复苏的企业。停工停产数月,它们面临哪些困难?复工复产进行时,它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帮助企业恢复生机?工人群众、劳动群体如何看待这场疫情和现有的防疫措施?疫情给企业员工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等待着我们一一探索和解答。
于是,怀揣着这样的关切与疑问,我们在学院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冯勇副教授的指导下选择了四所企业,开始了本次“微观中国”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之旅……
正式调研开始前,实践队以远程连线的方式召开了一次全员大会。在会议上,队员们通过沟通和讨论,明确了本次暑期实践调研的方法、宗旨和各小组职责,并对接下来的任务进行了简单规划。我们拟采用线上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不同类型、不同城市的企业在疫情期间停工及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受到的帮助,探寻企业员工的防疫知识、防疫态度和心理健康状况。最后,我们将收集整理调研成果,分析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全方位探索疫情对普通劳动群众的影响,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为企业如何更好地适应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预设和规划,正式调研随之展开,调研的第一个部分,是面向企业管理人员的线上访谈。
实践队首先采访的是武汉一家中型企业,我们在与企业办公室负责人达成了良好沟通的前提下以办公室负责人书面回答的形式,顺利完成了首次访谈。
实践队员通过企业办公室负责人了解到,由于人员流动受限、远程办公效率不高、外界对武汉人员的畏惧心理等原因,该企业的项目承接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企业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通过努力探索和改进工作方式,尽全力保证承接项目的正常进行,保持了企业的基本活力。
企业停工,居家隔离的员工面对着心理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该企业积极关照员工心理健康,举办线上厨艺比赛来舒缓员工压力;并通过线上打卡、加强工作考核、调整收入分配方式等途径加强对员工的管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全面复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防疫措施方面,该企业编制了疫情防护工作指导手册并向员工发放防疫物资,切实保障每位员工及其家人的安全;在复工复产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进行环境全面消毒、严格控制人员出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将疫情防控落实到位。
除了内部万众一心,企业的成功复工复产也离不开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企业办公室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到,他们不仅享受到了政府出台的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优惠政策和贴息贷款政策,还接受了来自于合作伙伴和社会方面的援助,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
通过本次采访,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该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着许多困难,但通过其自身努力和政府、社会的帮助,企业依然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恢复正常运转,这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至此,学院“微观中国”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首次访谈顺利结束。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碰到的困难,也对企业的防疫措施、政府的相应扶持政策、企业员工的管理等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实践成果的完成提供了很大帮助,也让我们对疫情下武汉的企业有了更为深入细致的了解。
随后,我们将继续采访分别属于互联网行业、少儿培训行业及餐饮行业的三家企业,将就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员工、防疫措施、受到的政策扶持等方面采访企业负责人。此外,我们还会对联系到的四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现阶段企业员工的防疫知识掌握程度及防疫态度,探究企业员工在疫情过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预祝我们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能继续顺利开展,最终能形成有意义、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也希望更多的企业都能积极调整,以最快地速度全面恢复生产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