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我院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共9名学生组成的实践队赴洋口港湿地生态考察线下活动正式开始,实践队一行人前往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考察当地的湿地生态环境。上午,实践队在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卢主任的带领下参观滨海滩涂湿地,下午全体队员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实践队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走近湿地,切身体会湿地的生态环境与价值,把握生态保护的要义;另一方面同政府工作人员座谈交流,了解政府在湿地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举措和相关政策,以更好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理念。
10:10,实践队抵达洋口外闸。全体队员一下车,咸腥的海风就扑面而来。正值伏天休渔期,港口停泊着许多渔船,蔚为壮观。
10:40,实践队从洋口外闸一路向东,抵达“海上迪斯科”项目区。“海上迪斯科”因人们在滩涂上踩文蛤,双脚轮番踩踏,身体上下晃动,类似跳迪斯科舞而得名。可惜由于天气原因,实践队员们没能下海考察,只能采访几位下海归来的渔民,以了解滩涂养殖的具体情况。

11:10,实践队抵达小洋口滩涂湿地修复区。在潮间带,可以看见一望无垠的碧绿的米草。这些米草,生于潮水能经常到达的海滩沼泽中,能形成稠密的群落,可以抵挡风浪、促淤造陆、保滩护岸。基于这些优点,希望保护湿地的人们将它引进,从而为湿地带来生态效益,却引来了一系列问题。
“南黄海大草原”看似美誉,事实上却是米草入侵的后果。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经实践队员们实地了解,目前,当地政府为解决互花米草对生态的威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先人工割除大米草,在边界建造土坝,之后吹填泥土覆盖米草根系灭活,最后用芦苇等原生态植被修复生物多样性。运用综合治理的办法,逐渐消除了互花米草疯长对当地生态产生的不良影响,对湿地的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图为湿地修复后的景象,现在虽不是观鸟季,但也能看见白鹭、黑腹滨鹬等水鸟零星地“漫步”在滩涂上。在春秋时节,常有大片水鸟在迁徙途中过境修整、换羽。

11:30,经过一段在泥泞小路上颠簸,实践队员到达勺嘴鹬保护区。目前勺嘴鹬全世界仅剩下700只左右,极度濒危。当地勺嘴鹬保护区仍在建设规划中,已经勘定界碑。保护区建成后将为嘴鹬提供适宜的栖息、繁殖场所,改变其生存空间逐渐缩减的现状,对于勺嘴鹬的保护和数量恢复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14:00,实践队与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在座谈会上,实践队就上午观察到的湿地环境向负责人提出问题。经过一番交流,实践队员们对大米草的防治方案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同时对湿地生态的威胁、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也有了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与思考。

今日实践之行,让实践队全体成员看到了政府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努力。尽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难免会遇到许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冲突的困境,但目前政府正努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寻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毫无疑问,这一过程是艰巨的、长期的,因此进行这些工作仍需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相信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模式,坚持经济和生态同步发展,护湿地生态还满城以生态绿色,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终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