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医】行程记 | 漫漫医路,道阻且长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19年08月08日 22:38   点击量:

7月30日上午,阳光明媚,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血脉寻理,医路并肩”实践队队员们满怀激情地回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科刘金波老师将我们分为三组,分别前往免疫风湿科、心血管科、皮肤科三个科室见习。

仁心仁术,谆谆教诲

在免疫风湿门科,主治医师张彦霞老师讲解了主治医生和成为科室主任的成长之路,以及门诊区和住院部在看病方向的不同职能,如在门诊区尚未查清病情及慢性需缓慢恢复等情况需要在住院部就诊。病人随后接踵而来。免疫风湿门科大部分都是中老年病人,我们见识了很多内容,如风湿与各器官组织功能之间的联系、怕凉的凉痛症状、常见的风湿关节痛和肌痛病症。在问诊中,老师和蔼的态度,对过往病史的细致诊问,更让我们见识到了医生的风度。

在心血管科,每当有病人前来就诊时,老师一边诊断病人一边向我们讲解其中的知识。老师海表示,学医漫漫,希望我们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带来福祉。血管科学主任王宏宇教授希望实践队后期在武汉进行义诊,反馈心血管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对武大医学生未来进入北医学习和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心血管科是一个年轻的科室,他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更好地进行宣传。

岐黄之方,术文并存

下午,部分同学对中医科的专家进行了访谈。中医科给人一种传统古典之美,老师十分儒雅,对中医的介绍娓娓道来,认真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老师提到,作为学习西医的学生,在学好临床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有中医的人文思维,追求生理和心理的和谐统一。

播种预防,收获希望

我们有幸参加了王宏宇教授的动脉知识普及讲座,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学习相关知识。通过讲座,我们了解了常见动脉疾病极其对应的治疗方案,拓宽了血管医学知识。王教授建议大家及时关注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情况,对生命周期进行严格管控。

仁医并施,暖馨如故

我们还参观了首钢医院的安宁疗护中心。这里刚成立两年,只有14个单人病房,但已经是全国最大的规模。一进入安宁疗护中心,我们就感受到了一种温馨的氛围。在护士长孙文喜老师的介绍下,我们渐渐对这里熟悉起来。这个病区虽然病房数量有限,但是每个病房都经悉心布置,有阳台、落地窗、桌椅、电视……这些都给人以家的感觉。同时,安宁疗护还满足了患者在生命尽头的精神和物质需要,处处为病人着想,比如有为病人准备的静修室和SPA间。

电视剧《白色巨塔》的一个片段一直让人印象深刻,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尊严地死去:“我想死在这所医院,可医院终究只是为了治疗而存在。失去了治疗价值的病人,不过是大学医院里的害虫。”医生应尽的职责,除了治愈,还有安慰。第一次走近临终关怀,第一次走进安宁疗护,除了对他人的不幸感到惋惜,更多的,是对生命尊严的重新认识。为病房添一抹亮色,在走廊挂几幅抽象画,为病人的信仰塑一尊佛像,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医之路途,风拦雨阻

今天实践内容最后一个项目是病房问卷调查。俗话说:”久病成良医”,然而通过今天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现实并不尽然:很多病人及家属对于血管疾病的了解还停留在表浅的层面,尤其是对并发症知之甚少;有的病人对于医院的缺乏信任,得病后宁愿相信偏方也不愿及时就诊。调查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我们没有遇到在患病后主动改变自身不良饮食习惯的患者。作为医学生,我们深感当今中国科普医疗知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的来说,今天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很大感触,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思想认识。 学医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苦的道路,只有坚持才能走到最后,要想成为真正的医学大牛和领军人物,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夯实专业基础,锤炼临床技能,提升人文素养,做到德才兼备。加油吧,少年!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