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医】成果展 | 回望“黔”路,“珈”医远航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团   发布时间 : 2019年07月31日 22:58   点击量:

7月27日,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黔路珈医”实践队从贵州余庆返回武汉,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此落下帷幕。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收获颇丰,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愉悦的时光。

本次实践活动,队员们获益良多。我们来到了作为全国最先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地方之一的余庆县,亲身感受到了医改为当地百姓和医生们带来的实惠,深刻体会到了当今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美好前景,让我们更加坚信,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必定可以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在余庆医改的座谈会上,我们认识到余庆医改虽然为全国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道路,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医务人员为不断完善医改而继续努力。我们还认识到,医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时代在不断发展,相应的医药卫生体制也应不断适应社会,所以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我们应该沿着前辈们前进的足迹不断探索,披荆斩棘,为国家的改革事业出一份力。



在科室跟随医生护士们学习时,他们用对患者体贴入微、关爱有加的实际行动,教会我们什么叫做“医者仁心”。这里的医护人员扎根基层,更懂得除了给患者医学上的治疗外,还要时时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一位合格的医生必定会拥有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德技双馨的医生才是个好医生,做医生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为了帮助身患疾病的人们解除病痛。为我们演示气管插管医生说道:“在为患者治疗时应该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只有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操作才会做得好。”同样,对患者进行采访时,他们常说医生护士们待他们非常亲切,在这里看病很舒心,一定会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可见,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除此以外,在科室学习中,我们真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总会有一定的差距,实践也是知识来源的重要方式,不断用实践检验书本上的东西,不断在实践中运用书本上的东西,书本上的文字才会变成自己的知识。

实践中,我们还随余庆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前往花山乡万里村为当地村民义诊。在这里,实践队员们受到很大的触动,虽然来之前已经做好心理建设,但是真正身处缺乏医疗卫生服务的大山里,见到一个个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一双双因为繁重劳作、疾病影响而变形的手时,我们每个人的心都为之一紧。我们清楚地体会到村民们生活的不易,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背负的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使命,祖国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我们的帮助。带队老师陈声亮对我们说过:“不要总是想着将来进入大城市里工作,在基层也可以有所作为。我们学习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在自己喜欢的城市里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更应是为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散发自己的一份光和一份热。”



实践的末段,我们前往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遗址,了解当年红军的英勇事迹和学习红军革命精神。置身陡峭群山之中,立于乌江之畔,我们感受到当年红军所处环境之险恶。陈列馆里摆放的老物件,简陋到极致的房间,还原了革命时期的红军生活。就是在这样生活艰苦、环境险恶和敌人重重围堵的绝境中,红军战士们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的中国,令我们不得不佩服先辈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的。祖国要实现真正的强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祖国的强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奋斗。



本次实践圆满结束,感谢学院为我们创造的接触基层的机会,感谢余庆县政府、医院对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照顾。一周时间里,我们学到更多的是医改理念、良医之道、革命精神。以此为桨,我们定当激流勇进,不负所托,成为良医。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