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熏蒸,流金铄石,7月21日至27日,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暖医之家”志愿服务队接过第三年的接力棒,前往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开展为期1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由学院本科生辅导员赵成毅带队,18名队员分别来自临床医学、健康管理、工商管理、动力与机械工程和经济管理专业。

(在村委会前与驻村第一书记李锦江合影)
实践开始前,队员们通过驻村第一书记李锦江了解到,白果树村农舍散布在群山之中,老年留守人口较多,村民多以种茶为生,长期缺乏健康意识,患高血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村民较多。队员们联系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雷红,在其指导下完成高血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预防手册,并制作重症患者健康档案表。
7月21日,队员们陆续到达恩施市。此后4天,实践队员们进行分组入户走访,大家发挥所长,配合默契,确保调研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山路崎岖,蚊虫众多,队员们不言辛苦,共往返跋涉数十公里,走访散户近百余家,回收有效问卷三百余份。
在实践中,队员们立足增强当地村民健康意识的初心,通过填收问卷、健康宣讲、义诊送药等形式,为村民测量血压、体重体脂,发放健康指南,并向部分村民赠送防暑降温物品和电子血压计。了解到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队员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多采用代录的方式,将问题寓于聊天之中,不少村民在谈及病情时潸然泪下,队员们耐心疏导。针对部分村民喝酒抽烟且喜食腌制食品的生活习惯,队员们仔细讲解其危害,进行科学指导。针对重症患者,队员们为他们逐一建立了健康档案,以期建立长期联系和帮扶。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实践队希望增强村民对高血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意识,助力当地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工作。
李锦江曾向队员说过:“被疾病拖穷,当地村民的意识需要很大改观。”语气里满是担忧。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为提升村民健康意识做出了切实的努力,一户户宣讲,一家家检查,希望以绵薄之力改变村民“有病才就医”甚至“有病不就医”的错误观点,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

(为村民测血压)
7月26日,实践队联系恩施市中心医院,邀请到儿科、呼吸内科、妇科和中医医科等科室的骨干医生前来开展义诊送药活动。由于前期走访入户时,队员们已向村民宣传义诊事宜,在义诊开始前,村民早早便来到村卫生所等候。队员们布置现场并引导安排村民就诊,协助医生测量血压、发放免费药物。在现场,队员们还见到许多走访时遇到的村民,村民们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并纷纷表示感谢。在村干部和队员们的陪同下,医生对两户疑似患有甲减伴粘液性水肿、腰椎盘突出及腰椎退行的病人进行走访,为行动不便的村民创造就诊条件,实现“送医到家”的温暖关怀。

(义诊现场)
7月27日,全体队员在裕壁亭集合,重温《医学生誓词》。伴着庄严神圣的宣誓声,“暖医之家”志愿服务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山路漫漫,但暖医之行无疆;三伏炎炎,但公益之心不止。正如誓言中所说: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据悉,作为武汉大学对口扶贫基地,学校为白果树村基础建设提供文化、教育、健康、党建及互联网+精准扶贫等各项援助,校长窦贤康也于7月12日亲临白果树村小学调研建设情况及产业发展情况。学校2018年投入超过130万资金,帮助白果树村小学建设魔法教室、信息化教室、图书室等等,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助力当地脱贫工作的进行,反响甚佳。近年来,学校已有多个院系在白果树村开展多元的志愿服务及援助建设活动,如法学院成立法律咨询帮援助中心,基础医学院建立志愿服务基地,电子信息学院赵江南教授在白果树小学讲授通识课程“宇宙新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