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医】“小药箱”撬动大突破,山路上涌动医患情 ——记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远程医疗调研实践队赴贵州省黔东南州寨瓦村随访活动

——记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远程医疗调研实践队赴贵州省黔东南州寨瓦村随访活动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18年08月13日 23:24   点击量:

8月11日,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远程医疗实践队跟随贵州省凯里市开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前往三棵树镇寨瓦村进行家庭医生入户随访活动。

实践队合影(可用于推送封面).JPG

在出发前,队员们了解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和社区护理人员整合起来,通过契约与居民建立固定契约关系,并以团队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医疗照顾和健康管理的一种服务模式。本次活动正是由家庭医生团队针对建卡贫困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高血压、糖尿病等特殊人群走村入户开展访视。开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对象有10个村。而在寨瓦村,这样的“重点关注和帮扶对象”有41户、136人。

图1:实践队随家庭医生前往寨瓦村.jpg

(实践队随家庭医生前往寨瓦村)

家庭医生一行背着药箱,带着听诊器、血压计等设备和药品,带领着实践队在乡间小路穿行。盛夏烈日炎炎,山路狭窄崎岖。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村医张玉学表示,村民在这些山区住得比较分散,需要骑摩托车或爬山前往,路途往往有半个多小时。家庭医生们不仅要经常入户看望,为村民检查身体、询问健康情况,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还要随叫随到,无论白天黑夜。队员们不禁感叹医生们的辛苦与尽责。

队伍首先来到苗族老人熊奶奶的家。家庭医生们与熊奶奶已经很熟悉了,他们先询问她的近况,然后为她测量体温和血压。“您的血压有点高。”医生随后用苗语与她交流起来,问她是否有感到头昏眼花等不适,并叮嘱她按时吃药,必要时寻求邻居帮助、及时联系村医。队员们虽听不懂熊奶奶的苗语回应,但从她的频频点头和的温和的眼神中,能感受到她对家庭医生们的信任和感激。

图2:为熊奶奶测血压.jpg

(队员为熊奶奶测血压)

从熊奶奶家出来,家庭医生们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一户有孕妇的家庭。寨瓦村对这些家庭的情况都有采集统计。男主人张先生迎接了家庭医生和实践队,并表示他的妻子已经在十天前生产了。家庭医生向他介绍了免费体检等服务,并提醒他儿童体检、预防针等事务。张先生对家庭医生的关心表示感激,并表示一定会按时参与。

“我们除了在入户随访时会进行健康知识讲解外,还会定期在村镇卫生室、学校等地进行大型健康讲座。”随队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道,“现在村民们的健康意识也提高了,更加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穿行在田间地头,不时有村民向医生们热情地打招呼。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群众的信赖和认可,“我们在这里还挺受欢迎和尊敬的。”张玉学笑道。这就是对医生、对政策的最大肯定了。

随后,实践队前往开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参观了远程会诊室,听取了医生对该中心开展远程会诊、远程会议、远程医疗培训等情况的介绍。然后,队伍来到影像科,观看医生操作远程诊断。“在开怀镇做的B超、心电图等资料,通过专网传输到市医院进行远程诊断,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得到市医院的报告。”看了医生的演示,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了远程医疗的快捷与便利。

图3:观看开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远程医疗系统.jpg

(观看开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远程医疗系统)

通过这次进入农家、深入一线的行动,实践队员们切身体会到了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行情况,以及它是如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的。“我的心里不禁想起《无望西东》的台词:‘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16级口腔医学院学生黄卓说,“我意识到,作为医学生,也许最重要的不再仅仅是修炼医术,而是一份同情,一颗真心,一担沉甸甸的责任感。让百姓安康的不是政策,而是我们医学生的初心。”

在接下来的几天,实践队还将前往丹寨、雷山、台江等县的乡镇,去感受和调研远程医疗等手段在基层的推行情况,及其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便利乡镇、山区居民求医问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