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1日,武汉大学橙色健康行实践队在队长潘淑敏的带领下,经过12小时的舟车劳顿之后顺利抵达了河南省沁阳市西向镇捏掌中心小学,正式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橙色健康行”—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赴河南省沁阳市西向镇捏掌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活动。
在和当地教育局进行多次沟通后,针对当地小学的实际情况,橙色健康行实践队结合医学生的角色定位,设计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兴趣小组、健康教育课在内的23门课程。经过长达半个月的备课,三天的集中培训、模拟授课,实践队员们对于上课以及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有了一定的应变能力。
7月22日,实践队员与学生们见面。在暖场游戏、实践队员自我介绍、告家长书的讲解等内容后,橙色健康行活动正式开启,这一场准备已久的暖心支教之旅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健康教育,呵护身心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健康意识,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实践队员们开展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急救知识与相关操作、传染病与抗生素、性与生殖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口腔保健与健康生活的等五大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有趣,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到知识。

图片1:孩子们在上心理健康课程
责任导师,细致关怀
导师制是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前设置了固定时间,使得每1位实践队员和固定的4-5位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直接地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想,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并在成长手册中写下每一天学习体会的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实践队尽可能保证了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得到与队员们直接交流的机会,了解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拓展他们的视野。

图片2:小朋友写下的学习体会
趣味活动,寓教于乐
实践队十五天的支教活动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在期间,实践队员安排了两个健康教育课堂活动日。在模拟疫情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在分组讨论中共同思考,对传染病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与斯坦福亚裔肝脏中心合作开展的乙肝亲子课堂中,实践队员们通过问答环节逐步加深了孩子们对于乙肝的印象,同时普及了注射乙肝疫苗的必要性。

图片3 :乙肝亲子课堂
一周过去了,队员们和孩子们的关系逐渐拉近,所有事情基本步入了正轨。尽管经过一天的教学,队员们身心都有些疲惫,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解决发现的问题,他们还是坚持每日总结和反省,并在各队长带领下及时调整课程。
从月色皎洁的夜晚到烈日当空的正午,从进步喧嚣的都市到宁静古朴的乡村,从武汉到捏掌,最后一周,我们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