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医】接触临床学本领 坚定理想做暖医 基础医学院2018年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圆满结束

基础医学院2018年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圆满结束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18年07月16日 18:09   点击量:

6月28日至7月14日,基础医学院安排了三批早期接触临床课程。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2017级临床医学5+3、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共357名本科生参加学习。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实验操作、临床见习和小组讨论四个部分。

1.jpg

(图片1红钢社区)

课程前四天,学院安排了课程导论、临床概论、大学生公益救护培训、医院及医疗卫生法规、医患沟通技巧、预防及控制医院内感染、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训练等理论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概念,了解工作流程,提升沟通能力,为后面正式见习打下坚实基础。

后五天,学生分小组前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华路街、青菱街和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见习形式分为理论传授、科室门诊见习、病房与社区见览,内容涉及门诊的问诊、检查、诊断、治疗,旨在让学生在老师带领与自主观察中熟悉医院结构与科室工作,掌握临床知识技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会医患沟通技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

2.jpg

(图片2红钢社区见习)

3.jpg

(图片3红钢社区讲授)

见习伊始紧张忐忑,见习过程酸甜苦辣咸俱全,见习结束受益匪浅。在这过程中,有门诊医生的言传身教,病房、社区发生的难忘故事,学生的点滴感悟……

在科室门诊见习时,每个坐诊的医生背后都站着两位见习的学生,医生在给患者看病过程中或者在没有病人的间隙时,会利用鲜活的病例“现身说法”,将知识贯通起来系统地总结,令学生如醍醐灌顶,血液内科门诊的邵亮老师就用一个“淋巴结肿大”的病例,从病理、生理、解剖学角度讲解了肿瘤的症状与类型。社区医生笑称:“医院是病人主动来看病,社区是主动找病人看病。”他们向学生介绍居民体检情况的统计过程是如何精确到个人,“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如何普遍化,足见社区工作的基层性、公益性和繁琐性。在讲授知识之外,很多医生利用自己学习与工作的经验,给学生分享了从医过程中的良言真谛,如“医者乃仁术,医者需仁心”。

4.jpg

(图片4眼科见习)

5.jpg

(图片5耳鼻喉科见习)

开了住院单后第一时间和住院部医生交接,用比喻、举例等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患者解释病情,能记住每位患者的名字……工作中处处透露出的严谨、细致、用心、体贴,让同学们感受颇多,对医生这个职业也有了新的感触:医生用所学治病救人,承载患者的信任,承担医学发展的重担,需要不断学习、提升医德。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已经结束,一切期待已尘埃落定,一切所见所感都已沉潜,一切收获都已装上行囊。或许在将来成为医生的某一天,忽然看到一群穿着白大褂、挂着胸牌、拿着“小红本”,拘谨却又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大家又会想起那天见习的自己,好奇着、摸索着,成长至今。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