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医】气清景明 燕约莺期|清明节扫墓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16年04月06日 09:09   点击量:

导语:2016年4月1日武汉大学医学部代表前往龙泉山孝恩园给朱裕壁教授扫墓。

QQ图片20160404100432.png

4月1号周五早上八点,医学部学生代表们组成了扫墓小分队,包括基医、口院、公卫、药院的四院的小伙伴们,在主席的带领下,于医学部毛像集合,前往龙泉山孝恩园扫墓,看望医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朱裕壁教授,以及在国内开创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的中国医学病毒学的奠基人之一,向近敏教授

经过一路的颠簸和堵车,我们10点多赶到了龙泉山,在司机师傅的指引下来到了孝恩园的大门,门前樱花盛开,来扫墓的游人很多

P1100151.JPG

怀着缅怀的心态,迈着沉重的步伐,我们先后来到了向近敏教授和朱裕壁教授的墓前,献上了表示敬意和怀念的花朵,集体默哀,主席代表我们向教授们致敬问候。

P1100146.JPG

孝恩园里的氛围就如同诗中描绘的,“寒食祭扫-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暮雨惆怅归。”

P1100166.JPG

扫墓是清明节固有的习俗,谓之对先辈们的“思时之敬”。朱裕壁教授一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是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奠基人之一,以下是他的简介。

人物简介

朱裕壁(1903--1986),号楚珍,宜都市五眼泉乡许家台子人。一九二六年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一九二九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一九三四年他的论文《泌尿系结石X光检查与化学检查之比较》获得通过,被授予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并被接纳为德国外科学会\会员。同年,朱裕壁回到祖国,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外科副教授。一九三六年任北平协和医学院外科研究员。一九三七年在中山大学医学院任外科教授。一九三九年回到湖北恩施主持湖北医学院的筹备工作,并担任湖北医学院第一任院长直到一九五七年。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成为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骨干。

朱裕壁治学严谨,在外科学及病理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多次在德国病理学杂志上发表过学术论文,为国内外同行所瞩目。一九七O年以来,他从事当归注射治疗腰腿痛的研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在国际上也属首创。目前这一疗法能治疗好几种国内外尚无法治疗的疾病,远期疗效稳定。一九八一年他写了《当归注射疗效观察十年初步总结》,在医学界受到重视。

朱裕壁是湖北医学院首任院长,为创立、建设湖北医学院和促进湖北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解放后,还历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省名盟常委、省政协常委、湖北医学院顾问、国家高教二级外科教授。1986年在武昌逝世,享年83岁。

对于医学教育事业做出这么多贡献的人的确值得我们铭记。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