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大类招生”对新工科低年级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赴湖北、湖南、四川、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线上及线下调研实践队在多地开展线上或线下采访调查。
根据采访以及统计出的结果,“大类招生”模式已经普及至极大多数高校。受访者们认为:“大类招生”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政策的支持下保持着平稳的发展节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高的选择性、有助于学生们在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后做出更成熟的选择,也利于一些不为人了解的所谓“冷门专业”将其真正面貌展现出来从而吸收更多人才。但在其许多的优势与带来的便利之外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按流程分为招生环节、学期中的学习环节、分流环节等环节中的问题,如下所述。
一、招生时的问题
招生时大部分同学对“大类招生”这一概念的理解尚未明晰,不清楚大类招生的具体流程等详细情况,因此很可能会对“大类招生”产生误解。针对这一问题,各学校都应当在填报志愿前对学生进行有关“大类招生”这一新型培养模式的解释及宣传,并且清楚告知学校的相关规定,有助于学生合理选择填报以及在来到大学后根据自己的目标有目的的分配资源。学生也需要尽可能的多渠道了解。
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采访过程中,有同学认为某些“大类招生”把跨度过大的学科都打包在一起,不利于课程的开展。学生在一年左右时间当中主要是对基础学科进行学习,但是不同专业对基础学科的科目以及难度要求是不同的,类别太大反而会使得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更合理地安排大类中的专业类别,不能为了招生而一味地增加大类包含的学科,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具体课程安排对学生的影响
三、分流时的问题
据受访者所认为,现阶段,大部分院校大类招生存在不落实地的问题。大类招生后,很多学校或院系并未对相对应的专业有细致的介绍和相关的专业入门课程,导致大家选专业的时候仍然是一头雾水。并且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成绩占据的比重过大,公平性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规划专业导论课安排时应更加细致,并且调整好学生意愿与成绩对于分流的影响比例。学生则需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并努力。
本次采访让我们更充分的了解到了各高校中学生对于“大类招生”优缺点的看法,认识到“大类招生”在新工科低年级人才培养模式中既展现出对学生的基础素质养成、专业分流的高选择度以及吸收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又显露出了体系尚不完善、仍可能导致结构性矛盾深化的弊端,还需要国家政策、学校规章与学生努力的共同作用以推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