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的全称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一年(有的是两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对于按类招生的学院,学校招生计划数不再按专业划分,而是下达到按当年计划招生的专业大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需填报相应的大类,不需要选择确定自己就读的具体专业。
在培养期间,同一专业大类招生录取的考生第一或前两个学年在同一个教学平台上进行本专业类的通识课程学习。之后,学生结合个人的爱好、特长,考虑自身的条件、学校教学资源情况及就业状况,积极接受导师的指导,再根据学生志愿和学校有关规定,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而进入相应的专业学习。但不同的高校在按类招生的过程中会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学科建设、专业布局、院系建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问题制定相关的培养模式,彼此之间也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高校内,不同类别的培养模式、分流时间等也会有所区别。
本次实践采访调查的42所大学中,中山大学2021年首次大类招生,反响不佳,仍需观察;而重庆大学大类招生起步也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其余大学的受访者不谋而合的表达了对自己大学大类招生制度现状的较为满意和对大类招生未来蓬勃发展的憧憬。
如今各个大学也对大类招生开始了新的探索,例如武汉大学新工科试验班的建立,兰州大学学院和专业相结合的制度的应用等。而放眼全球,从世界各国的高校发展经验来看,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等世界名校都实行不按专业招生的办法。种种例子向我们表明,大类招生将是我国甚至全球高等教育的趋势。
在采访中,受访者认为大类发展将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形式上将趋于低年级学生以学习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为主,在高年级分流后以学习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为主,而且包含的学科范围和涉及领域将越来越广,对各方面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综上,调查结果显示,大类招生政策已被各大高校逐渐认同并采纳,这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对复合型人才迫切需求的体现,在以后的大学构造中定将会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