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晴。上午,“上溯历史之起源,下求新时代路线,勠力同心70载,与国同行重工梦”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始了在武汉为期三天的暑假社会实践。在这场社会实践中,我们会在许多的工厂公司进行参观与学习,了解历史、了解民族奋斗的精神。
7月20日上午,实践队顺利抵达了位于青山区的武钢博物馆。小队成员推开饱含历史厚重感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即是六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大字:“钢铁——国之脊梁”。武钢起于微末,却正是在千锤百炼之中不断成长壮大、最终成为年产钢千万吨级的国之脊梁。实践小队回顾了武钢从无到有的历史,也感受到其成为庞然大物后的成就,并从中领悟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道理。博物馆高4层,其中3层都作为展区开放,从下往上循序渐进的展示了中国钢铁冶炼的历史、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武钢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它直至今日的辉煌成就。
在博物馆中有许多来自过去武钢工人捐献的生活用品。在一个个“饭盒牌”“进餐证”中,武钢人生活之朴素可见一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像一条新的长征路。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牢记初心和使命,要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以奉献书写灿烂的人生年华,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事业之中,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盈与光辉。钢铁如此炼成。工人们认真负责地工作,积极地响应国家号召,坚决地贯彻国家政策。正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实现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造就了伟大的中国。我们要自信、要奋斗,伟大的中国梦必然会在我们手中实现!
7月21日上午,小队队员头顶烈日来到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湖北省电力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汉口镇,其前身是1905年由英商创办的汉口电灯公司,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直流发电厂。踏进博物馆,一股独属于工业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段气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慢慢发酵,历尽铅华,向人们缓缓道来当年发生的那些人和事。
下午,大家马不停蹄赶往武汉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
硚口是汉口近代工业发祥地,明清时就有苏恒泰油纸伞、叶开泰药业等制造业兴起;民国时既济水电厂、福新第五面粉厂等大批民族企业诞生、繁荣;新中国时期诞生的中国第一辆整装汽车、第一台手扶拖拉机等,代表了古田工业区在武汉乃至中部地区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硚口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为武汉工业和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
2019年7月22日,实践队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进行了参观交流,体会到了专业知识,领悟到重工企业对国家的贡献,感受到工程师们为国奉献的精神。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一五"时期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是国内生产重型、超重型机床极限规格品种齐全的大型骨干企业。自2011年10月起,公司成为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子集团单位,承担着中国兵器重型装备板块发展的重任。
正对大门的是一栋宏大的建筑,其一楼就是我们的目标——武重展示厅。进入展示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鸟瞰图,十余个厂房,每一个都占地甚广。
除此以外,我们还看到了公司技术发展的历程:1959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重型龙门刨床;1963年,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加工直径达6.3米的重型立式车床;1980年,成功制造中国第一台W029型60T强力旋压机;2008年,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重型卧式镗车床等等。一个个“第一”述说着武重集团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骄人的成绩。
不曾贪恋于往昔荣光,武重集团始终坚持将眼光放在未来,将视域扩大到世界。 “精于心·重在行”,武重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重型机床与专机并重,打造相关关联产业链、价值链和服务链”的战略布局,坚持机床为“根”,强“根”守责,专机为“本”,抓“本”担责,积极推动“服务+”、“产品+” 、“互联网+” 三个经营模式的转变。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立足发展“高端装备、短板装备、智能装备”,形成存量优化、增量崛起、变量突破的“三量”齐驱新格局,全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十九大报告是中国智慧的凝聚和升华,各重工企业能以报告中心思想为指引,结合生产实况、企业特色及国际情势指定符合自身的发展方略,又何愁在新的天空振翅而上九万里?
经过一天的参观与深入调研之后,队员们都思考了很多,正是因为这些企业以及一代又一代不懈奋斗的工程师、工人们,才有了现在日益富强的新中国。国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拼搏,需要每一个企业的精益求精。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初升的太阳,我们要毅然负担起应有的责任,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只要我们始终怀有一颗爱国之心,奋斗与拼搏,我们都能成为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