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一早,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访优秀志愿团体,促大学志愿风尚”暑期实践活动队来到襄阳古城墙边,访问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拾穗者”)——一个活跃在汉水、襄阳地区,致力于地域文化和汉水文化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播的社会志愿者组织。
拾穗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襄阳古城墙的研究、保护和宣传,为使实践队对拾穗者的工作和襄阳古城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和贴切的认识,拾穗者组织安排实践队成员参加了“读城”活动。
从7:00左右开始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读城”活动。志愿者们采用“移步换景、一景一讲”的方式向大家讲解这座千年古城的前世种种。每道城墙、每扇城门都暗藏玄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人文情结。队伍在城墙上走了一遭,在汉水江畔感受古人登楼临池之风光,领略这座历经战火与岁月洗礼的古城无限的魅力。整整一个上午仅走了不到古城的四分之一,但在与古城“触摸”中,实践队员才开始真正走近古城,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下午2:30,实践队驱车前往拾穗者的工作基地参观交流。在“白云人家”基地,拾穗者法人代表邓粮及其他骨干成员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并先邀请大家参观他们精心打造的文献中心“粮仓”。并不宽敞的房间里竖立着几列书架,上面陈列着襄阳民间文化书籍、古画像砖、陶片标本等各种古籍和稀有典藏物什。这里俨然是一座微型图书馆和微型博物馆,珍藏着襄阳的独家记忆与文化。多年前,这里还曾向武汉大学图书馆捐赠过稀有图书,与武大有着独特的感情联结。
参观结束后拾穗者与实践队正式交流。成立于2005年的拾穗者,十多年来成绩斐然,他们的文保项目有襄阳古城等十余个,最为瞩目的当属木板年画项目和漳纸工坊项目,前者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后者则成了活态博物馆。一批热爱文化的人组成了拾穗者,他们以“回到田野,守望故乡”为理念,以对土地的眷念、对记忆的情感为原始动力。他们牺牲闲暇时间,自费开展研究;他们不惧危险艰苦,曾跑过千里汉水。支持他们的从不是荣誉和利益,而是内心那份纯粹的热爱和彼此的支持,这份“纯粹”也正是今日校园志愿者所需要的。
实践活动很快就接近尾声了。了解历史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付诸纯粹之爱,担起保护之责对每个人来说都极具意义。邓粮谈到,对于实践队的到来,他们很开心,因为有年轻人愿意来了解、探查这些文化,这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