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日上午,“脱贫攻坚,改善民生”——武汉大学赴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西留乡乡村振兴帮扶实践队登上卧虎山,总览村庄全貌,观察村落地形,试据此探索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法。
卧虎山,位于西留村北部,与村庄紧邻,高约六百米,被杂草覆盖,少有树木生长,这种地貌的形成,既是由于山上石块较多,土壤稀少,也是由于水分缺失。
在山脚下,实践队成员可以看到曾经的水坝依旧挺立,但出水口却再也没有水流出。经问询,山上原有一处水源,水自山流下,途经村落,村民们凿出沟渠引流,用这些自然水洗衣做饭,灌溉农田,可恶劣的气候最终使它干涸,如今的村民只能通过水井用水。
在登山途中,实践队成员找不到一条现有的通向山顶的路,只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小心翼翼的攀登这座高峰。历经二十分钟,我们终于接近了顶峰,可最后的坡度几乎有八十多度。经商讨,为避免发生危险,实践队决定不再向前。回首俯瞰,村庄的全貌一览无余。
可以看到村庄里,一侧是聚集的房屋,另一侧是大片的玉米地,可以看出,玉米十分规整,长势也很喜人。但据实践队所知,这些地里的玉米穗,都需要村民们亲自采摘。这不仅使农民的工作量加大,也是一种劳动力的浪费。相比之下,若是能让生产更加机械化,采用收割机来收割,自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同时也可以将多精力放在其他产业上,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村民如何能拿出钱来购买这些高昂的机械设备,国家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便需要国家出台更多的扶助政策或提供相应的帮扶措施,村民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共买共用,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山顶稍做休息后,实践队成员沿着原路返回。中午十一点左右,回到借住地。下午,因突如其来的大雨,原定的计划被迫取消,我们只好在借住地对三天来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今天是本次实践的最后一天,三天来,实践队成员感受到了时间的飞逝,也体会到了自身能力的有限。身为大学生,实践队成员参与下乡帮扶活动,并非要使村庄在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在此期间能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当今的青年大多是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受不得苦,但有谁愿意受苦呢?时代的进步使人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曾经的艰苦自然应当随之消亡,也只有旧的事物消亡,新的事物产生,时代才能发展。因此,中国要发展,必然要将这些因贫困所受的苦消灭,这便是扶贫工作的意义所在。
未来可期,终有一日,这些贫困之苦会仅存于人们的回忆中,成为人们怀念过往的谈资,而那时的中国也一定是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强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