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上午,“脱贫攻坚,改善民生”——武汉大学赴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西留乡乡村振兴帮扶实践队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四位队员走进当地贫困户家中,与他们促膝长谈。下午,前往当地学校了解了相关情况。
八月十四日下午,四位队员陆续来到实践地西留乡。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望不尽的玉米地和环绕村庄四周的大山。田间的小路异常泥泞,经询问,是前一天的大雨从山顶倾泻而下所致,村民描述,山上流下的水甚至能将人冲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环境较为恶劣的乡镇,时有的干旱使玉米成了当地农民的最佳选择。晚间,队员们回到借住地,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划,决定首先了解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
第二日上午,队员们首先来到当地乡政府,找到了荣副乡长。说明来由后,副乡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由于一些事务需要及时处理,副乡长向我们引荐了村支书,他将帮助我们进入当地贫困户家中访问。
当地的村民分外热情,用自家种的西红柿款待了我们。截止中午十一点,共走访了四户贫困户,了解了他们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对国家扶助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受惠程度。不同的四户人家,相同的经济状况,不同的贫困根源,积贫积弱,学习能力差,因病致贫。四户都接受过危房改造补助,其中有三户家中有人享受低保。受访户大多通过种地谋生,当问及有没有考虑以其他方式作为经济来源时,一位村民说,国家的政策是很好了,只是自己学习能力差,也不知道怎么搞,只能继续通过种地谋生。在当地,农民们依旧维持着最原始的种田方式,亲手播种,亲手采摘,毫无机械化可言。
下午,当空的烈日使我们无法继续开展活动。下午五点,我们前往乡内学校了解情况。
这所学校已经建校几十年,最近几年得到国家补助进行了翻整,高大的教学楼,食堂,宿舍,实验室,舞蹈、美术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负责人介绍说,国家政策让学校的设施得到了改善,但舞蹈、美术教室往往是空的,这是因为缺少专业的老师。幼儿园至九年级每级一班,每班三至三十名学生不等。学生毕业后多就读技校,少数人进入高中继续学习,也有少数辍学打工。问及这一毕业状况的原因,负责人说,主要是生源问题,当今便捷的交通使学业有望的学生都转入县内小学上学。可在我看来生源不应当是根本问题,只要刻苦,每一个健康的孩子都有成才的可能,真正的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或许在于师资力量,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对待学业的方式。
一天的实践就此结束,但这还远远不够,只了解了一些相关情况。剩下的两天时间,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扶贫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