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武汉大学“珞珈筑梦”团队:十二年光阴,让农民工子女在武汉落家!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18年12月04日 23:30   点击量:


2018年12月2日,在第33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8年志愿服务交流会在四川德阳落下帷幕。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珞珈筑梦,江城珞珈”入围国赛终评,最终摘得银奖,振奋人心。

“四年鄂行,一生鄂情,用武大学子光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是武汉“珞珈筑梦江城落家”团队(以下简称珞珈筑梦队)负责人陈泽继参与一项武汉大学农民工问卷调查后,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句话。

  这是陈泽继和他的7个队员的心声,更是武汉大学一大批本科生暑期调研成员们的集体心声。

武汉大学“珞珈筑梦,江城落家”项目,是一个关于一座城市、一群孩子和一所百年学府从陌生到共情的故事。2007年,项目成员参与了一项武汉大学农民工问卷调查,其中农民工子女板块引起了该团队的注意。回收的765份有效问卷显示:87%的农民工子女想要留在武汉却没有归属感,有高达50.2%的农民工子女存在自卑感。

“武汉,每天不一样。”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见证这一变化的不只是当代大学生群体,还有一群农民工子女。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珞珈筑梦”团队汲取着城市发展的营养,而作为城市建设者—农民工家庭却难以共享城市发展的红利。绿叶对根饱含深情,武大学子饮水思源,聚焦武汉市解放桥小学等四所农民工子第学校,创立“珞珈筑梦,江城落家”项目,大手拉小手-小手成大手,与武汉同呼吸共命运。

2009年,武汉大学珞珈筑梦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在武汉大学宿舍楼前合影.JPG

2009年,武汉大学珞珈筑梦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在武汉大学宿舍楼前合影

项目成立之初,在武汉大学农民工调查的基础上,“珞珈筑梦”团队志愿者着重针对农民工子女群体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的再调研,调研分为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人际关系、职业理想四大板块共56个问题,共回收4237份有效问卷。

针对调研中显现的问题,“珞珈筑梦”团队设计了参观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等红色之旅,开展“武大一日游”、教授午餐会、小小工程师等珞珈之旅,带孩子们走出方寸小屋体验城市人文氛围,品武汉最好的建筑,游中国最美的校园。

2011年,团队受武汉大学烛光导航工程启发,仿照建立成长档案,收集她们的城市梦想。团队对项目前5年的发展进行了调研反馈,定制了“必修+选修”两板块16门个性化课程,用科普和团辅教学陪伴他们成长,用体验和实践课程树立职业梦想。不仅如此,团队还收集孩子们的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个性化课堂。

2011年10月14日,武汉大学教授给孩子们开展实验体验课.JPG

2011年10月14日,武汉大学教授给孩子们开展实验体验课

当然,档案的功能也不止于此。随着项目推进,2013年“珞珈筑梦”团队发现项目中出现了少部分孩子腼腆、内向,课堂上表现沉默效果甚微。随即团队在武汉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指导下,组织团队成员对这部分孩子进行家访,开展一对一结伴。志愿者们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用武大故事、武汉故事、中国故事陪伴他们成长,他们也学会用自己的故事回报团队。

2016年,武汉大学珞珈筑梦团队和孩子们开展珞珈愿望认领活动.jpg

2016年,武汉大学珞珈筑梦团队和孩子们开展珞珈愿望认领活动

一个个成长脚印,一页页档案,前后对比,孩子们的变化十分显著。一座城市、一群孩子和一所百年学府的感情也由此升华。

12载的陪伴,落家项目累计服务农民工子女20395余人次,共捐赠课外读物10816余本,建立2301份农民工子女成长档案。

12载的守望,武大826名注册志愿者和孩子们组成一个温暖大家庭,当年服务过的孩子超过百名扎根武汉,回馈这座温情的城市。

12年,团队收获满满。项目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典型,获中央文明办、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多方点赞。

回眸武汉大学“珞珈筑梦”团队这12年来的项目名称和初心: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别称,武大学子和农民工子女在这因同一个梦想而结缘,他们希望每一个农民工子女都能在江城武汉落下家来。今天这一愿景已逐步成为现实,农民工子女灿烂的笑容已成为武汉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2017年团队年度调研反馈显示:现在小学生手机覆盖率已达到64.2%,于是志愿者们打算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将成长档案电子化方便管理可持续。“珞珈筑梦,江城落家”,这是武汉大学这座百年学府的武汉情结,也是这一批武大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