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晚,为落实鸿忠书记批示精神和团省委工作部署,响应校团委关组织开展“学本禹·讲奉献”主题活动的通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4级给排水一班团支部与2015级土木五班联合院理研会举办了“学本禹,讲奉献”读书分享会。
读书分享会举办前,两个支部成员都相互传阅过《有一种青春叫奉献——本禹和“本禹们”的爱心接力》,分享会开始之时,理研会成员也通过讲解PPT以及观看视频"感动中国”关于徐本禹片段的方式,向两个支部成员详细介绍了徐本禹同志的人物事迹,让大家都充分了解了徐本禹穷苦的童年和艰苦的支教岁月。虽然条件艰苦,但徐本禹却能数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那大山深处,在“感动中国”等荣誉的背后,是他的坚定的选择、无私的奉献、艰苦的坚守。
讨论发言环节,各小组人员积极讨论,畅所欲言,对大学生支教和志愿服务以及奉献精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小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形式化严重,实际作用并不大,短期的支教活动并不能给孩子们带去什么;但也有小组代表认为志愿服务活动不存在短期与长期之分,只在于用心与不用心之分,支教不仅能带给山区的孩子新的视野,更为他们带去对知识的渴望。还有小组关注于本禹同志的奉献精神,奉献是什么?于雷锋,奉献是“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于爱因斯坦,奉献是“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于鲁迅,奉献是“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于徐本禹,奉献是“希望自己像根火柴,点燃千千万万人的爱心”。
在个人发言时,2015级土木五班团支书秦志远表达,徐本禹的行为象征意义和示范作用大于他这种行为本身的物质价值,希望我们同学都能行动起来,希望奉献的地方有你有我有大家的身影存在,让这个被大家觉得寒冷甚至是残酷的社会多点温暖。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不平均的,我们要知道这是阶层自然分化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中国青年更应该学习他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正如“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为徐本禹同志题写的颁奖词所说的那样,“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我们,每一位新时代青年,都应该把那种爱,那种奉献精神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