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为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具体内涵,2021年5月20日下午14:30,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2001团支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M301教室举办了以“向老党员致敬——与一名老党员漫谈人生”为主题的5月主题团日活动。本次主题团日活动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带领团员们在现场对话的过程中开拓视野,从个体经历中体会一代代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曾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的毛道福先生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的秦后国老师。
活动伊始,主持人周思怡隆重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两位嘉宾,并对活动主题进行简要说明。在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开始。
“改革开放30年30人”
毛道福先生曾入选武汉市“改革开放30年30人”,对于这段难忘的经历,毛道福老师向大家娓娓道来:
从开创湖北省自学考试模式资助农民工、羁押人员等获得教育,到入职武汉大学,报考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班”,再到自主组织创办全国第一个远距离教育内部期刊《远距离教育形态》、获得“改革开放30年30人”称号,对于毛道福先生来说,这些荣誉来得并不容易,其背后的敢闯敢作敢为精神无疑是毛道福先生获得成功的一大助推力。
精细化管理经验
作为学院党委副书记,秦后国老师提到毛道福先生创设的一些工作原则、机制至今仍在实施,影响极大,希望毛道福先生可以与同学们分享一些精细化管理的经验。
毛道福先生回忆了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任职期间的故事,并以此为例,提出了“严于律己,做好财务管理”的工作作风,并借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说明了用默认的规则来引导部门内部人员而非通过强制手段制约工作者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奖”
即使在退休后,毛道福先生仍然在思考如何为国家、为下一代做贡献。为此,他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和创业资金在我院捐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奖”用以奖掖后学。
在谈及这一段的经历时,毛道福先生回忆了那段艰难的“北漂”生活,并谈到年轻时的自己就“立志要做一件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事”,并且要长久地做下去。这期间,尽管有诸多不易,但是老先生仍然坚守初心,保持着当初的那份热情与信心。
充满激情的精神动力
纵年华逝去,但青春不老。毛道福先生的一生都充满着青春激情:退休后的艰苦创业、捐设奖学金、旅居江西和云南、在珞珈山读书学习、思考人生……他对自己的经历做回顾与反思时,将自己的一生概括为“一傻、二敢、三不怕”,即“保持赤子之心,甘做革命的傻子;敢创,敢舍;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吃亏”。毛道福先生还鼓励同学们用心去领悟生命,要过“有深度”的生活。
互动交流思进取
针对浩安祺有关“读书如何做到质量与数量上的统一”的问题,毛道福先生做出了回答。他建议,对一些非经典的书籍要做好泛读工作,即简要浏览书籍的前言、后记、目录等部分,对书籍本身内容做大概把握即可;而对经典读物,必须精读,并且要反复阅读,甚至需要花费毕生的时间去攻读,同时,正如徐特立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经典时一定要做好笔记。
于汶竹深深感动于毛道福先生身上所体现的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对当代青年人如何树立奉献精神提出了疑问。毛道福先生引用列宁的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来展开论述,指出要选取正确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榜样,比如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古代先贤等。同时,毛道福先生针对某些青年疯狂的“追星”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当代青年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最后,两位嘉宾分别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
秦后国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向毛老师学习,向老党员致敬,从老党员的人生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不负青春韶华。
而毛道福先生则从树立远大理想、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奉献意识等多个方面对同学们提出了要求。正所谓“九万里风鹏正举”,他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够不畏困难,学会吃苦,学会吃亏,学会从容地面对挫折,做到“今日我以武大为荣,明日武大必以我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