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门,迈进田间。师生相携,笑语相伴。捧着一颗心来,上一堂黄土地上的党课;不带半根草去,唯余快乐的青春回忆。
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要求及号召,让同学们走下田间地头,通过出力、流汗、协作、思考,去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0年12月2日组织了一场以“弘扬劳动精神,青春奉献祖国”为题的师生结对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2020年12月2日8:00,参与此次主题实践活动的师生已经集结完毕。怀揣着满腔热情,大家乘车前往光谷·有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经过了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大家到达目的地并集合站队,以组为单位领取农具。在工作人员进行油菜知识科普后,大家进入田地,拉开了农活体验的帷幕。
经过工作人员的现场教学,伴着悠扬的歌声,大家挥舞着手中的农具开始翻土。一阵阵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完成翻土任务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始开沟取垄、播撒油菜种子和浇水。此时的大家切身体会到劳动者的不易,也更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内涵。2020级本科生薛飞洋更是动情地说道:“虽然身心疲惫,但是受益匪浅。我感受到了田园劳动的辛苦与诗意,体悟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与快乐。”
转眼间时针已指向11点,忙碌了一上午的老师和同学们转战第二个任务——野炊。
锅碗瓢盆叮当作响,肉香菜香四处飘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家也明白了为什么劳动被称作是幸福的源泉。更令人称道的是,老师们手把手教同学们做菜,令人动容。师生情谊在升温,师生结对的主题实践活动也更有意义。
吃着老师帮忙做好的炒菜,2020级本科生王硕蒙感慨道:“我吃到的不仅仅是一份普普通通的菜,而是大家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更是老师对我们沉甸甸的爱。”在欢乐与感动中,野炊告一段落。
经过短暂的饭后休息,大家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下午的活动。
14:00,在学习了渔人结、双套结等基本打结样式后,大家正式开始搭建“罗马炮台”。在宽阔郁绿的草坪上,小组各个成员团结协作、积极配合。几个人研究图纸、分析构造,几个人扶稳竹竿,其他人固定结绳。没过多久,各个小组相继完成了炮台的搭建,并将水球当作炮弹实地检验了炮台的效果。
整个过程欢声笑语不断,“在搭建罗马炮台过程中,我们小组通力协作,很快就把主体框架搭建出来,然后就开始调试‘炮弹’。在此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多种系绳结的方法,也提高了动手能力,更在尝试发射‘炮弹’中收获了快乐。”2020级本科生李锦涛说道。
结束了“罗马炮台”的搭建,大家迎来了本次劳动教育的最后一项活动——绘制海报。2020级本科生王淑佳说:“大家在做海报过程中一起回忆了一天的活动流程,一人一笔地涂抹着我们心中的劳动,纪念我们心中难忘的一天”。
各个小组围坐在一起,在一张大卡纸上用水彩笔记录下一天劳动的所见所想。各小组绘制风格多样,或抽象写意,或具体写实,或搞怪欢脱,或严肃深刻。海报绘制后,各小组纷纷把海报夹挂在一起,并合影留念。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谭玉敏老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教授金伟老师发言总结。她们表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此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响应了党中央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要求及号召,它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希望我们今后能继续培育并发扬珍惜粮食、吃苦锻炼、协作互助的精神品质。
本次学院师生结对党支部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马克思曾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当代青年学生应该热爱劳动、投身劳动,让劳动光荣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勤劳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