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四校马院“思政群学,同侪共进”主题线上交流分享会成功举行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20年07月10日 14:28   点击量:

为进一步开拓视野,锤炼本领,成长为合格的思政人,2020年7月7日,武汉大学、河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校马院学子共同开展“思政群学,同侪共进”主题线上交流分享会。我院2019级本科思政班学生应河海大学马院学生之邀参与了本次活动。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其昂老师、班导师王莹老师和辅导员马思琪老师指导并出席本次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在正式分享开始之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思政一班班导师王莹老师首先为本次主题交流分享会致辞。王莹老师结合“思政群学,同侪共进”的主题谈到,作为同在“思政群聊”内的共同体,思政学子可以自觉地开展更多的交流分享,品尝思想碰撞的滋味;王莹老师指出,本次的活动是四校历史友谊的延续,四所高校在此前就有同吃同住、同学同娱的经历,也希望在今后可以保持和加深这样的友谊。此外,王莹老师还介绍了河海大学“不划水”的思政专业,并对三校学生们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欢迎到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观交流。


分享环节共分为三个篇章——“求知·思政专业内涵”、“体验·美好生活志趣”、“力行·锤炼过硬本领”,每个篇章由来自各高校的三位学生代表进行分享。


“积累、坚持与自我挑战。”

来自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于琬清带领学子们走入“小河马”的大一思政学习之旅。于琬清用“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的说法接地气地解读了思政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并分享了她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悟出的道理——积累、坚持与自我挑战。


“开源与启迪”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守康,分享了在马院学与思中的开源和启迪,通过所学、所为、所思所获三个方面向学生们解读大学学习的意义。


“自由与自律”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芷聆,她结合网络授课的学习方式与亲身经验,分享了如何通过平衡自律与自由的关系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她在不断摸索适应网课中获得的新体验也带给学生们诸多思考。


“选择与面向”

我院2019级本科生秦一帆与大家一起走近马克思,分享他对于“一种选择与多重面向”的深入思考。秦一帆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为什么说选择马克思不仅是专业选择,也是人生选择与信仰选择,也解释了面向真理、崇高、历史、现实和未来这“走进马克思”的五重面向。


“自我与超越”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高嘉潞,他展示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对如何在众多的机会与平台中追寻真实的自我、在纷繁的选择之中找到自己的热爱从而实现自我的超越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进步论与自我审思”

我院2019级本科生张仕豪从自身对于进步论的审思出发,进一步谈及他的大学观的嬗变历程,并结合自身经历与长期思考来勉励大家应当建构属于自我的理性的审断力与有限的洞见力,科学把握偶然性的存在与作用方式,最终摆脱现代进步论的消极窠臼,在自我审思中发见真理,辩证前行。


“学生干部的自我修养”

来自河海大学的王榆铭分享了他学生工作的经历。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守初心,担道义,才能逐步修炼成为一名可靠又优秀的学生干部。


“责任与使命”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郜欣悦,她为我们讲述了大一生活之中她所经历的专业特色活动以及她的感受,在知行结合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了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能力与平台”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楚润东分享了他对“能力和平台”这个话题的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他提到了在培养能力、开拓平台、耕耘实践过程中触类旁通的意义,并强调形成集体意识,是为个人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


“立志、读书、反思、实践,自我”

活动最后,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其昂教授为四校马院学子送出寄语。孙其昂教授循循善诱,告诉学生们要不断走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要加强专业认同、从形式空间走进精神空间;要把握“立志、读书、反思、实践,自我”五个关键词,努力成长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时代新人。在孙其昂教授的谆谆教诲下,学生们的奋斗方向更加明确,前进脚步更加坚定。


不负时代重托,群学砥砺前行

在此次交流分享会上,五湖四海的思政新生力量相聚在一起,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在深入交流中自我审思,一道追寻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的魅力和科学价值,充分展现了优秀马院学子高水平的理论思想和学科素养。作为思政学子,四院学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扮演好思想政治教育辩护人、守护人和贡献人的角色,不负时代重托,争做卓越的新时代思政人!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