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201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衡阳实践研学成功举办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19年07月25日 21:48   点击量:

2019年7月20日至7月22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郑欣怡、王萌梓同学和2018级本科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威、思想政治教育系教师刘水静、学院团委书记伍健婷、学院党政办主任杨辉、学院教学办副主任袁冶的带领下,前往湖南长沙、衡阳进行暑期实践研学。

2019年7月20日清晨,全体实践队员在老师的带领下抵达衡阳,杨威老师向队员介绍了本次实践研学活动。本次实践既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罗荣桓故居的回访活动,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我院集中组织的本科生省外实践研学活动。

首先,队员们来到了中国四大书院中创建最早、并具有确切史料记载的书院——石鼓书院。书院的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学习,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石鼓书院的历史渊源和价值所在。“有鼓敲不响、有字不能识、有书翻不动”的石鼓书院三绝令同学们惊叹不已,参观了武侯祠和李忠节公祠之后,大家对于诸葛亮和李忠节高风亮节的品质有了新的认识。更有同学表示要学习李忠节铁骨铮铮、为民族大义牺牲自我的精神。在衡阳的炎炎夏日中,我们登上了石鼓书院中的合江亭,观览了两江相汇的壮阔景象。

7月21日上午9时许,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湖南实践研学团乘坐大巴来到了位于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的罗荣桓故居纪念馆,开展本次赴湘的重点研学活动。故居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周围村庄古色古香,宁静祥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罗荣桓同志就生于斯,长于斯。2017年,我院与罗荣桓故居管理处签署合作协议,将故居作为我院师生的实践教学基地之一。

“天公不作美”,到达纪念馆时,正值大雨滂沱,雷电交加,老师同学们的衣衫和鞋子几乎都湿透了,恶劣的天气为本次研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虽然如此,我院师生发挥“风雨无阻”的坚定意志,在暴雨中登上了铜像广场,为罗荣桓元帅的铜像敬献花圈。铜像高8.1米,雕刻技艺高超,罗帅的伟岸身姿和凛然正气栩栩如生;铜像下是江泽民同志题的字。在2018级团支书胡晓婷的主持下,全体师生面向铜像进行鞠躬致敬、集体重温入团誓词等仪式环节。大雨没有浇灭我们的敬意,反而使活动现场的气氛更显庄严肃穆。

在献花等仪式举行完毕后,我院师生在纪念馆讲解员的指引下,参观了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陈列馆详尽介绍了罗荣桓元帅的生平,特别是他忠于党中央干革命、追随毛主席干事业的一系列伟大功绩,以及他对我国民族民主革命事业和建军大业的突出贡献。我们认真聆听学习,不时驻足观望,收获匪浅。

上午10:50,我院师生在管理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达纪念馆大型会议室举行座谈会,就学习罗荣桓同志的丰功伟绩,与管理处的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进行亲切深入的交流。首先,罗荣桓故居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刘凤华致辞。刘凤华同志简要概括了罗荣桓元帅的生平,分享了罗荣桓故居的保护、建设与开发状况,并介绍了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合作关系进展。他赞扬武大马院师生不畏风雨的精神面貌,同时预祝本次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威发言。杨威老师将本次的研学活动准确定位为“党团组织主题学习活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校馆合作回访活动”。他指出,本次来到故居纪念馆的研学活动,既是我院党、团组织牵头开展的旨在领略元帅风采、学习榜样精神的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又是我院第三学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的延续,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还是巩固和发展我院与故居管理处的合作关系的回访活动。

接着,罗荣桓故居管理处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思进作了主题发言。刘思进同志是研究罗帅生平事迹的专家。他从毛泽东主席对罗荣桓元帅的评价谈起,逐字逐句地解析和考证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从而表现毛主席对罗帅的倚重及对其早逝的惋惜,彰显了罗荣桓同志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地位。

随后,我院三位学生代表就座谈会议题作了发言。巩健首先汇报了学生实践准备工作情况,之后谈了谈经过本次研学之后的心得体会。他认为,从罗荣桓元帅作为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绩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的素质,对三种素质进行要求,即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工作能力素质。

樊襄琦认为,罗荣桓元帅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科学,更是艺术”。她从具体事例加以分析,并强调罗荣桓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著名的政委之一,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艺术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启发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止是书本上的科学理论,更是思想行为上的艺术。

韩雨龙发言的题目是《新旧时代青年发展环境的变化与新时代青年担当》。他指出,青年所生活和成长的时代环境会深刻影响青年的发展,从旧时代到新时代,青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比把握新旧时代青年发展的外在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传承罗荣桓元帅的精神品质,肩负起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杨威老师对座谈会作了简要总结。他首先对管理处工作人员悉心接待、周全准备表示感谢。他鼓励大家努力实现“从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跨越,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好罗荣桓同志的生平事迹,要结合他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研究他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他提出,今后我院将进一步开展与故居纪念馆的合作研学,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

座谈会结束后,我院师生乘大巴离开衡阳,前往长沙。

下午4时,大巴抵达位于长沙市的湖南省博物馆,组织师生进行参观。在博物馆,队员们有幸见到了出土自马王堆汉墓的“三大镇馆之宝”:素纱襌衣、“T”形帛和辛追夫人真身,领略了湖北、湖南共同分享的湘楚文化的魅力多彩,深化了我们对湘楚地方特色文化的理性认识与情感认同。

7月22日,实践队的同学们去往湖南省长沙市的河西大学城,在车上外瞰中国唯一一所没有城墙的大学——湖南大学,美丽庄严的湖南大学让大家称道不已。

在湖南大学附近,同学们细细观赏了有千年学府美誉的岳麓书院。整个岳麓书院占地面积约21000平方米,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让同学们直观体会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旅途中,同学们既领略到“纳于大麓;藏之名山”的自然风光,林草繁茂,流水潺潺,美不胜收,又体会到了“惟楚有材,於斯为盛”的人文景观,千年学府,人才辈出,明代王夫之、清代曾国藩、左宗棠都曾在此求学。同学们品味着流传百年的名匾、名联、名诗,途经御书楼,又遇陈列馆,尽管长沙天气炎热,同学们仍认真观察,备受启发。紧接着,同学们登上了岳麓山脚下的作为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湖光山色、鱼翔鸟游,同学们看到了书院的“道南正脉”,也看到了研学之余的“学达性天”。

至此,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湖南长沙、衡阳实践研学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意义重大,同学们既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近距离触碰了历史,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使命感和方向感。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