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学习实践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期“悦读·思辨”读书分享会圆满举行。本次读书会以“学习先贤精神”为主题,以罗素著作《西方哲学史》为阅读书目,力求激励我院本科生追寻先贤的思想足迹,体悟先哲思想的魅力。本次活动邀请到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绍东老师进行点评。读书会由2017级本科生孟维嘉同学主持。
本次读书分享会以哲学家历史出场顺序为核心线索,主持人组织与会同学按顺序依次发言。在每位同学结束分享后,其余同学可就分享人物及其观点进行提问,并畅谈自己的看法。读书会现场讨论气氛热烈,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
首先发言的是曾怡捷同学,他分享的人物是马基雅维利。他首先针对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进行了富国强兵和政教分离这两方面的阐述,并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学说的可行性与不足之处。其次,他针对这位哲人的性恶论进行了延展,阐述了自己对于人性和人的发展的看法,发散而深邃,引人深思。
第二个发言的是王子璇同学,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与我们分享了培根的思想观点。她首先从培根的生平着手,介绍了这位罗素口中“伟大的哲学家”的一生,并借此阐发了培根繁复而重要的哲学思想。在这些思想中,她着重强调了培根对于近代归纳法、实验科学开创与发展的先驱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她也援引经典,介绍了马克思对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先驱的判断,让大家对培根有了新的认识。讨论期间,周绍东老师针对培根所属的学术流派提出了关于哲学流派和哲学史的独特见解,引发了同学的讨论与思考。
接下来发言的陶奕辰同学从卢梭的生平和罗素的评价讲起,谈到了卢梭对于人和社会的不同看法。他阐述了自己对卢梭的“自然人”“社会契约”等概念的理解,引发了大家对于民主的讨论。在讨论中同学们互有问答,皆有所获。
第四位发言的蔡进赐同学,他以一种发散性思维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学说的理解。承接上轮关于民主的讨论,他先从康德心中的民主制谈起,提到了康德心中民主的最优形式。随后,他又结合个人的阅读感受,为大家讲述了康德的道德存在主义。其间,他穿插了关于康德的几个小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悠长。
第五位发言的是武天森同学,他首先幽默地表达了自己对哲学家黑格尔的仰慕和敬畏。然后,他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黑格尔学说中关于主体与实在、辩证法、绝对精神以及国家学说的观点。在发言过程中,他旁征博引,将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进行了纵向对比,表现出自己深厚的学识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接下来发言的是王沛祥同学,他将叔本华的个人生活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为大家讲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学说。他指出,在叔本华心中,“生存的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并针对“钟摆理论”这一经典的学术观点做了阐述。在随后的讨论中,蔡进赐同学借助《三体》中的故事提出了自己对于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看法。而周绍东老师则从叔本华的关注点出发,指出叔本华学说中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为大家理解叔本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韩雨龙同学,他首先从当时的国内和世界背景分析了美国思想家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又叙述了这一学说深刻的历史影响。其间,詹姆士思想中真理的判定标准引发了热议,武天森同学也借机用黑格尔的学说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对于绝对真理概念的理解,赢得了阵阵掌声。
读书会最后,周绍东老师进行了总结点评。在内容上,他首先高度肯定了本次读书会中出现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并向与会同学推荐了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在形式上,周绍东老师建议大家大胆创新读书会的形式,在交流与争鸣中深化自己的理解,由此达到读书会的真正目的。
经过投票,武天森同学被评为本场最佳发言人,由周绍东老师颁奖,并获得《西方哲学史》上下两册作为奖品。
据悉,本次读书会为我院第三届“思接千载”文化节的系列活动。该文化节的全系列活动旨在提升我院本科生的人文素养、激发我院本科生的学习热情、激活我院本科生的学术潜力。至此,第二期“悦读·思辨”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