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此程,你我携手同行 “理想主义”夏令营的引导与陪伴

“理想主义”夏令营的引导与陪伴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18年08月20日 21:41   点击量:

“理想”是个很抽象的词语,那么“理想主义”夏令营,作为大学生发起的针对偏远山区儿童成长问题的志愿服务类暑期实践,其深入大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2018年7月15日,第二届“理想主义”夏令营在湖北襄阳的南漳县东巩镇苍坪完全小学正式开营。12名来自武汉大学各学院的志愿者心怀理想、奔赴远方,所为是素未谋面而又即将相识结缘的孩子们,所为是“理想主义”的宗旨——引导与陪伴。

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些突然闯入世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有着另一个他们更熟知的身份——“老师”。团队中的9名志愿者作为夏令营的授课老师,根据孩子们的需要与兴趣并结合自身特长,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课程:话剧表演、物理与生活、心理咨询与表达、医学常识、建筑与手工、创造与表达、诗词鉴赏、方言与文化、室外体育共九门。教学方案设计之初,我们常常讨论与追问: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志愿者将通过什么载体或手段开拓孩子们的见识、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帮助他们树立起目标甚至理想?这几个问题是对“引导”的解答。

同学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观察物理小现象.jpg

图一:同学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观察物理小现象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虽不是专业的教师,但也试图去触动这些孩子的心灵:借助PPT、短视频、互动游戏等寓教于乐;授课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鼓励孩子勇敢表达,努力使单向传输成为一种双向交流。简单的“引导”二字背后是几经修改的课件、上千字的会议记录、课堂上孩子的举手发言和令人惊喜的结课作业……

初至苍坪,眼前景象似乎与脑海中的乡村印象不大相符。平整的水泥公路上不时有满载砖石的大货车呼啸而过,田间街边的双层楼房贴上了崭新的素色瓷砖……翻越过数座大山才抵达的这个村庄仿佛充满活力。然而,紧闭的楼房大门上铁锁已经生了锈,日落而息的村子里除了门口摇扇的老人和埋头扣手机的孩童,几无灯火……种种迹象都暗示了村里青壮年的出走与老少的留守。

我们希望为留守在家的孩子们提供一些“陪伴”。外出打工的父母解决了家里的温饱,却也因此错过了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机会。留守儿童问题令人痛心又无奈。为此,“理想主义”夏令营设置了志愿者与孩子结对的环节:每个孩子都有固定的结对志愿者,除了每天中午近1小时的结对辅导,志愿者还需负责孩子在夏令营的学习情况、行为规范等,最后几天我们还对部分孩子进行了家访。

志愿者与同学们一同参与团队游戏.JPG

图二:志愿者与同学们一同参与团队游戏

可能有人质疑这样的陪伴方式:受限于暑假短期实践,十几天的相处不过是“逢场作戏”。然而, “理想主义”志愿者们如果不秉持事在人为的态度与竭尽所能的热忱与初心,此程将难以成行。我们深谙一己之力的弱小与夏令营作用的有限,但并不因此放弃尝试与努力:在课堂上引导重新审视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家访时尝试建立起孩子与家长的良性沟通;私底下通过社交媒体与孩子们保持联络……刚举办过两届的“理想主义”夏令营像个新生儿稍显稚嫩,尚需成长,但我们一直在路上。

十几天的经历,于夏令营的孩子而言,于志愿者们而言,很多触动可能只停留在了感性的认知上。然而若能以此为契机,打开孩子望向外界与未来的窗子,激发志愿者寻觅山脚村庄的兴趣,也算不枉此行了。

彭先洲同学在手工课上亲手做的纸玫瑰.JPG

图三:彭先洲同学在手工课上亲手做的纸玫瑰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