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暮春将过,槐月即至。不知不觉间,学期已经过半,“遥感之窗——云端实验室”主题活动也走向尾声。4月18日晚,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顺利在线举行。
本期活动中,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段延松副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风趣地给同学们讲述了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摄影测量网格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相关研究内容。其中,他重点介绍了中低空遥感影像“一键式”智能处理、多源遥感遥感卫星协同处理技术、大范围实时生产影像信息、网格处理系统技术与应用,这四个领域的创新性研究项目。
活动按照介绍研究项目发背景、理论、实践、应用成果的整体思路进行。段老师首先指出,影像处理技术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大系统,图像成果更加清晰,处理时间更加快速,并且要和硬件技术协同进步、和新兴技术(如大数据)相互融合。因此,段老师介绍了遥感影像处理的大范围应用需求,如国土、灾害、军事、资源等等,并说明,结合大数据等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影像处理需要做到的新标准(如“一键式化”)。
“理论创新带动实践创新,实践试验体现理论成果。”依照这样的研究规律,段老师首先介绍了遥感学院在技术理论上的创新,如:对影像上点、线的计算机定义广义化,可解决航带弯曲变形问题;对卫星姿态描述广义化,使得图像匹配失误率降低;利用多源协同处理,使得大范围观测处理成为现实;分布式集群并行,使得速度效率大大提升;网格化影像处理,打破传统模式限制等。这些理论创新可完成“一键式化”“快速处理”“云平台”的要求,形成前述的四块创新研究项目。
之后段老师分别讲述了四块理论创新的相应实践,如资源三号第一张影像处理、从中国到一带一路国家卫星影像快速处理、成为汶川地震灾后唯一可以收集影像的技术单位、同军方合作开发JQ式测图系统等卓有成效的实践试验。说明这些实践证明了这四块理论创新的正确性。最后,段老师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巨大社会效益、论文知识产权成果以及和ESRI等公司的合作情况。
在活动结尾,同学们对活动内容踊跃提问,主要关于专业要求、各方向区别、未来就业、软硬件科研和PPT上其他附属部分科研项目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不仅在平台软件上讨论活动内容,也在活动总群提出更多关于专业方面的问题,段延松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均做了细致的回答。
至此,本学期“云端实验室”系列活动已圆满落幕。活动虽已结束,但科创将始终伴随同学、服务同学,为同学们打开遥感科研的大门。待疫情散去,我们于珞珈学堂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