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生态长相守,国耻永不忘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赴南京市“长江经济带”专项社会实践队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19年09月03日 17:49   点击量: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8月30日,为了探访南京在经济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有效利用情况,同学们来到了南京中国绿化博览园,在这里近距离地探索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一环的南京是如何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融合推进的。

南京中国绿化博览园,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河西新城滨江,西临长江夹江,东靠扬子江大道,建成于2005年9月,因首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此成功举办而得名。绿博园共有45个景点,包括35个国内园、5个国际园、2个行业园以及江堤外3个自然风光区,是中国最具特色的绿化主题公园之一,也是南京河西滨江风光带的典型示范区。

基于提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同学们自由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个园区进行了考察。本次探访围绕绿博园的生态保护、文化理念、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和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四大主题展开,各小组分别负责其中一个主题。

最后,根据各个小组反馈的情况,1708实践队对本次探访绿博园活动进行了交流与总结。就生态保护而言,绿博园共有植物逾600种,其中包含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做到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建设不掉队。来到这里,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就是远离了喧嚣的城市而投入到静谧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可谓是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就文化理念而言,从国内外特色风景入手,根据不同国家、省市特有的历史风韵,结合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园区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理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就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而言,作为首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的主会场,绿博园体现了滨江特色,改变了原江堤岸线景观处理方式,创造崭新的滨江绿色家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园内包括周边的一系列商业服务的发展。就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而言,绿博园充分突出了“以人为本,携手共创绿色生态家园”的主题,园内适量的休闲娱乐功能与生态湿地功能相辅相成,为市民提供健康、生态的绿色开放空间与场所。

游览南京中国绿化博览园是同学们试图从不同角度探求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果的一大尝试,从这一角度,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绿水青山”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态建设背后所蕴藏着的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8月31日,1708实践队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确切的说是通过参观来悼念逝者与警醒世人。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

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

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哭泣,

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广场上的一段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人民铭记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性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如今发展迅猛,一片盛景,可谁都无法抹去那段暗无天日,腥风血雨的历史。

硝烟已经散去,可是警钟依旧长鸣。日本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种种兽行,罄竹难书。30万同胞,手无寸铁,多灾多难,埋骨于此。阴沉的光线,沉重的音乐,悲凉的氛围,同学们怀着压抑的心情重温着这段屈辱的历史:遇难者的照片墙,灾难之墙上的日本暴行,浮雕《劫难》《屠杀》《祭奠》,“万人坑”里的森森白骨,冥思厅里永不熄灭的烛火,历史证人的脚印,以及最后的胜利之墙、和平公园。

怀着沉甸甸的心情,同学们参观完了大屠杀纪念馆。和平从来都是需要强有力的国力和国防科技保证的,南京如今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日益强盛,因此只有加快科技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金陵才能永呈盛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不仅是界碑上的一句话,也是同学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最深的体悟。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