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探秘实验室——张院士课题组智能测图实验室

来源:   发布时间 : 2019年05月14日 23:49   点击量:

2019年5月12日,在本学期即将踏入尾声之时,2018-2019学年“遥感之窗·探秘实验室”也迎来了最后一期。继上期参观了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后,本期我们齐聚遥感学院张院士课题组智能测图实验室,工作人员特别邀请了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实验中心副主任季铮老师带我们领略摄影测量-“影像到3D”应用技术的魅力。

张祖勋,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导,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航空影像测图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并且其数字摄影测量研究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近年来,他致力于将数字摄影测量的最新发展应用于工程设计、工程测量与数码城市的建立等领域,使摄影测量在工程领域中开创新的应用。



本次实验室探访活动中,张院士教导的博士生学长主要为我们讲解了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古建筑精细化重建,包括贴近摄影测量的概念、贴近摄影的特点、技术路线与支撑以及贴近摄影实验——大同行。山西大同悬空寺的精细三维重建模型、深刻而不太过深入的知识分析、引人入胜的拍摄经历激起了这支主要由大一学生组成的队伍的极大的兴趣。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同学们也是热情满满,贴近摄影测量的发展方向、应用领域、专业知识……学长都一一作答,并向大家展示、详细地介绍了一台无人机。

智能测图实验室之旅结束后,同学们在季铮老师的带领下踏入遥感信息工程开放实验室。作为张院士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季铮老师以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为研究总体方向,涉及近景目标识别与定位、低空无人机影像的快速数据处理、近景及航空的摄影测量软件系统开发、文物数字化及三维建模制作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通过悬空寺的例子对三维重建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季铮老师把握时机,讲述了摄影测量原理技术简介、智能测图实验室部分成果、一些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在专业知识方面层层递进,更是着重展开了对摄影测量专业方向-就业领域的讨论,在介绍前沿成果的同时不忘联系实际,为即将进入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答疑解惑。

本期活动成效斐然,为“遥感之窗·探秘实验室”系列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此时,专业方向的选择结果已经尘埃落定,同学们对未来学习发展的迷茫却依旧存在,这四期探索不同方向的活动既能对方向的选择提供参考与借鉴,又能使同学们明确自己未来的学习研究的大致内容,虽然参与人数并不是很多,却获得了同学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自此,2019年度“遥感之窗·探秘实验室”活动完美落幕,然而结束是另一个开始,团委科创在下一个学年等你。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