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追根溯源·探寻荆楚文化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项目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项目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18年08月19日 12:46   点击量: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的意义和路径,他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瑰宝,长期在提升群众精神境界、增强文化认同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湖北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名录100项(127个项目保护单位),省级名录347项(546个项目保护单位),2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及数目庞大的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实验区和保护示范基地。队员们带着“追寻工匠精神”、“深入调研非遗分布与普及程度”,“遗产保护应如何更科学地进行”,“如何应用遥感知识帮助非遗保护”等等问题开始了调研之旅。

6月29日队员们前往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参加总院在站博士后许颖的讲座——他山之石:来自UNESCO与ICOMOS的共享遗产修缮与管理经验。武大历史系毕业的许颖博士为我们分享了来自爱沙尼亚世界遗产“塔林历史中心”和芬兰世界遗产Suomenlinna及其他北欧共享遗产的修缮与管理经验。并介绍从UNESCO与ICOMOS两大国际组织中学习到的共享遗产的修缮和管理经验。报告中体现出的保护方向“使遗产生活化”给同学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作为遗产保护方面的外行,我们向这些用心致力于遗产保护的工作人员致以敬意。

图一.jpg

6月30日队员们登门拜访中国石画大师王永庭先生。1998年,王永庭先生凭借“卵石微长江三峡画”作品获得了“吉尼斯世界之最”。作为艺术家,先生坚信艺术不应该只局限于自己把玩,而应该展示给更多的人,于是先生将自己的家作为石画私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先生向我们叙述他与石头作画的不解之缘,并且耐心地告诫着同学们要耐下性子,不要太急躁。而这恰恰就是先生的工匠精神吧——如痴如醉、初心未改。正因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到非遗的宣传与保护中,才使得文化的瑰宝得以延续,向辛苦耕耘的艺术家们致敬。

图二.jpg

7月1日为扩大调研覆盖面,队员们分成三组,分别进行汉绣(国家级)、马应龙制药(国家级)和蔡林记热干面(省级)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调研。汉绣小组前往昙华林,参观汉绣馆、媚绣苑、汉绣艺社、萧兰刺绣馆,并且和游客进行交流,请他们填写汉绣调研问卷;马应龙制药小组制作网上调查问卷,涵盖“传统观念的认识”、“中西医的接受程度”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蔡林记小组前往蔡林记的总店和分店对武汉本地人就“喜欢程度”、“保护建议”、“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

7月2日在遥感院肖锐老师带领下,同学们前往兆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走访交流,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展示其公司运作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并介绍先进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这次交流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的工作有了一些认识。

7月3日队员们如约前往荆楚金石博物馆。在全形拓传承人张友海先生及馆内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详细解说下,队员们先后对荆楚金石博物馆荆楚展厅和江汉区非遗长廊进行了参观。古色古香的建筑下,一件件非遗实物深深地吸引着队员们,汉绣、汉派石雕、梅氏景泰蓝、传统手工拼布等等都让队员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最后队员们跟着讲解员认真地学习起平面拓技术,能够亲身尝试并操作这门艺术,同学们都十分难忘。

图三.jpg

在这次实践中,实践团队不但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向社会展示了大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信号,得到了交流方的认可与称赞。同时队员们也在实践中升华了自己的能力、见识到不同领域的工作状态,然后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中。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