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8时,继17日地理国情监测国际研讨会盛大开幕后,该研讨会的第二阶段在信息学部图书馆四楼会议室如期进行。一大早,会议室就已人头攒动,尽管研讨会还没开始,会议室的气氛却已经火热起来。
“作为一名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能让我清楚得明白当前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阶段和方向,从而能够更加理智得进行我的学术规划。”记者随机采访一名观众,他这般回答着自己前来听讲的目的。
8时整,研讨会正式开始。首先进行专题报告的是来自深圳大学的邬国锋教授。邬教授结合深圳市的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度、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实际问题展开了名为《多源遥感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的综合报告。
(邬国锋教授在进行专题报告)
邬教授精彩的报告点燃了整个研讨会的气氛,在主持人的组织下,观众踊跃提问,与教授面对面交流,思维碰撞,产生奇妙的火花。
(观众踊跃提问)
接下来,先后进行了由长安大学的隋立春教授带来的《陕西省地理生态环境监测现状》、由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的秦思娴女士带来的《武汉市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内容与方法》、由安徽大学的刘紫涵同学带来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国尺度风云静止卫星地表温度产品空值数据时空重建》、由吉威时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谭成国先生带来的《地理国情数据成果的应用实践》等报告。
上半场最后进行的是由武汉大学的胡庆武教授带来的《基于微博位置签到数据的商圈动态监测方法》。“利用热门的社交软件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而以此信息作为基础研究商圈的动态变化,这样巧妙得采集、运用数据将会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真正实现大数据……”胡教授在会上这样讲解道。
(胡庆武教授在演示基于微博签到的位置信息提取)
短暂的休息后,下半场的专题报告会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付迎春教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研究生陆彦、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陈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院胡天宇、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琎先后登台演讲。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研究生陆彦同学)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场的讲演嘉宾中出现了许多在读学生的身影,无论是陆彦同学带来的《武汉市公共交通通达度差异分析》还是王琎同学带来的《珠江口湾区地理空间格局》,都赢得了在场嘉宾学者的一致认可。“这是我第一次在如此盛大的场合发表专题演讲,我倍感紧张,台下嘉宾学者和观众的注视给我带来压力的同时更是极大得鞭策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专研,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会后,陆彦同学这样表达着自己参会感想。
时间来到了下午,与上午不同的是,地理国情监测国际研讨会以全英文的形式展开。在演讲环节到提问环节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以英文来展示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自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的Tapani Sarjakoski教授在演讲过后还与其他演讲专家进行了友好的交流。最后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葛文中教授压轴出场,联袂来自中山大学的学者,发表了题目为《Research on Reliability National Geographic State Monitorin》的专题演讲,以流畅轻松的演讲风格,展示了自己关于地理国情监测方面的研究。
(图为龚健雅院士)
时间飞逝,为期两天的2016地理国情监测国际研讨会来到了尾声。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龚健雅院士,展示往年会议的成果,影像资料,并致闭幕词。2016地理国情监测国际研讨会在全场与会人员热情激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本次大会在我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结束和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即将全面启动之际,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对于及时总结我国地理国情普查经验,更好利用普查数据成果,促进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众多的学者、学生在这一领域焚膏继晷,不断钻研,地理国情监测的明天一定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