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至25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暑期实践队到达天津市滨海新区,展开了为期5天的调查活动。本次实践活动调查了滨海新区在设立后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了解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一般轨迹。
2006年,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为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人民希冀天津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而地处天津东部沿海的滨海新区,承载着中央的嘱托,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正在不断谱写历史新篇章。
为深刻感受新区十年来发展变革,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规划调查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的北方名城——天津。4天的寻访之路,我们以随机抽样为方法,以结构式访谈为手段,深入博物馆、文化街区、区政府、社区服务中心,收集一手资料,从历史、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教育、经济等角度展开研究,深刻感受了滨海新区十年来的巨大变革,对“中国北方的浦东”建设为“21世纪人类居住新模式”的目标也更加有自信。
谈发展必然绕不开历史,在历史的起伏中方能感受前行的方向和动力。实践第一天,我们决定从天津历史着手,探寻城市建设发展脉落。从不毛之地到运河城市兴起,在天津博物馆我们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兴起之路,也在这段历史中找到了其城市发展关键词“海港贸易”,而这也正是滨海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点。在天津自然博物馆,我们了解了一个从远古到当代、从世界到天津的“家园”故事,“生态家园”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第二个关键词,在后续的探访中我们也印证了滨海新区正是致力于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在天津图书馆,我们近距离感受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和素养,也找到了城市发展的第三个关键词“人文创新”。
实践第二天,我们决定以传统为切入点,体验一座城市富有的文化特色。
不同于电影中对未来城市整齐死板的描述,天津具有十分鲜活的生命力。无论是糖画、瓷人、泥人等传统技艺,还是茶汤、冰糕等传统小吃,都让我们流连忘返。古文化街的一切,都经历过历史考验,是民族文化精华,带给天津人浓浓的归属感。
两天以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外围探访与调查,我们掌握和积累了滨海新区发展建设的实地背景资料。实践第三天,我们带着期盼与热情正式来到天津滨海新区腹地。新区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土地、石油、天然气、原盐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实地走访了新区海河外滩公园,并随机抽样路人进行了结构式访谈,对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式有了深入了解。
实践第四天,我们以服务能力为主题,继续在新区腹地进行走访。通过寻访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我们对国家和政府如何将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如何以优质的服务为促进新区飞速发展有了相关了解。
作为一个“国”字号创新试验区,十年间,滨海新区一步一步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实现了质的飞跃。电子信息、航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构成了新区独特的经济结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也成为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也使其成为了新鲜技术的承接地和高新技术的产地。相信新区会一直坚持建设的初衷,成为21世纪人类居住新模式的模范!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建设规划存在很多问题,譬如“首都效应”,即北京做什么,外地就做什么。各地许多标志性建筑仍存在经营成本过大、后续利用困难等问题。高大全思想盛行,各地竞相攀比建筑物的高、大。千城一面,类同的规划,类同的建筑,类同的景观,甚至连楼盘的名称也类同。这都有悖于历史文化赐予的城市特色。如何将城市迅速发展与保留各地特色完美平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城市建设与保护离不开每个市民的努力。在采访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投身于滨海新区建设的人们的热情。无论身处建设完毕的名城,还是正快速发展的新秀城市,我们都应注意保护环境,关注城市规划方针,珍视文化,尊重传统,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短短几天的暑期实践已经结束了,但期间的收获令人受益匪浅。相信我们一起走过的地方,这座我们一起认真了解过的城市,会在我们心中留下不泯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