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世界杰出的基因组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以“合成生物学和未来食物”为题,为我院200余名学子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院长宋保亮教授出席并主持报告会。
杨焕明院士从疫情期间测序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在研究新冠病毒中的重要作用切入,用详实生动的科研实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描述,带领大家回顾了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革命,即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测得人类基因组序列以及基因组设计,为同学们展现了整个生命科学的宏观走向,启发同学们对今后科研选择进行深刻思考。
此外,杨焕明院士全面介绍了基因组概念的产生和延伸,他指出,基因本就复杂多样,对基因组的理解也不能一概而论。据介绍,基因组可以指一个生物体或一个细胞器所有DNA分子的总和,也可以指细菌主基因组和数目不等的质粒DNA分子,还可以指某一特定生态环境样本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组。此番讲解拓宽了同学们的眼界和思维。
最后,杨焕明院士分别从病毒、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生产食物和药物的细胞、人造食物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了生命科学第三场革命所引发的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及未来发展趋势,展现了合成生物学在食品、药品安全,能源利用等领域的强大潜能。
以未来食物为例,杨焕明院士认为未来食物营养丰富,成分明确,色香味形与天然食物相近,如果生产成本与造成的污染能降低到比人工种植、养殖的少,人工生物系统的建立必定能使人的生活更加便捷,不伤饮食文化,展现了生命科学在未来发展中的美好前景。
生命科学学院历来将人才培养与学生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定期邀请学科领域内的知名院士、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展现生命科学魅力,探讨未来学科发展,启迪学生科学思维,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这次讲座给生科院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也收获到了学习之外的“干货”,有许多想对同学们说的话。
唐垚: 首先,杨院士阐述了测序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在研究新冠病毒中发挥的的重要性。借由这个话题,杨院士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带领我们回顾了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革命。第一场革命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这一发现链接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统一了微观和宏观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统一了生命科学;第二场革命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对生命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探索;第三场则是基因组设计,这意味着人类从基因组解读进入到基因组编写时代。杨院士用详实而生动的科研实例,深入而浅出的语言描述,为我们展现了整个生命科学的宏观走向,引起了我们对今后科研选择的深刻思考。
此外,杨院士还全面介绍了基因组概念的产生和延伸,基因组可以指一个生物体或一个细胞器所有DNA分子的总和,可指细菌主基因组和数目不等的质粒DNA分子,也可指某一特定生态环境样本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组。基因本就复杂多样,对基因组的理解也不能一概而论,此番讲话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和思维。
最后,杨院士分别从病毒、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生产食物和药物的细胞、人造食物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了生命科学第三场革命带来的合成生物学的兴起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现了合成生物学在食品、药品安全,能源利用等领域的强大潜能,也让我们对现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研究动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俞林龙:今天有幸听到了杨焕明院士的一番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首先杨老先生给我留下的初印象便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教授,学术气息完全盖过了属于商人的那种世俗气。杨老先生从疫情期间的病毒基因组测序说起,生动有趣地带我们回顾了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革命,重点介绍了第三次生物革命后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及未来食物的发展方向。杨老先生关于基因部分的介绍格外引人入胜,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解发人深思。比如DNA序列是最像基因型的表现型?真的是打破了我以往的认知,十分有感触。听了杨院士的讲座,对很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感觉更深了!
严开远:广博,这是杨焕明院士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他站在微观的宏观山峰向我们展示基因学的层峦耸翠。我们确实太过于执着于书本知识,被实验报告和绩点压得喘不过气的我们有幸在这一番思想的氧吧中沐浴。在演讲中他妙语连珠“知难而退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而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杰出。”引得全场哄堂大笑。无论是基因组学的介绍还是Synthetic bio的引人遐想,院士都用启迪性的语言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生物学的私房大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