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沿着历史足迹,探寻“精神密码” ——新闻与传播学院“行知计划”主题实践圆满结束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23年09月20日 14:48   点击量:

文字记者:高国妍

图片记者:高国妍、徐征、曾依彤、马冀颖、李佳昳

“暑期实践之后,遵义在我眼里不再只是一个拥有‘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美称的陌生之地,而是一个承载了历史厚重、写满旧址故事的城市。”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依彤同学在实践日志中这样写道。

8月27日至30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队赴贵州遵义考察,探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密码”。至此,学院“行知计划”八支实践队全部完成了线下实地考察工作,“同走党史风雨路,共研时代新征程”实践考察活动进入总结阶段。

实践结束,同学们复盘回望时蓦然发现,此行之前那一个个的地名已变成路上的风景、历史的纹理、发展的经验,生动地呈现在队员们眼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新闻与传播学子可以有何作为?这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重要问题。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殷切期盼,也为当代青年指明了绽放绚丽之花的奋斗方向。

沿着中国共产党的足迹前行,探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密码”,学院选择了“行知计划”主题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围绕“同走党史风雨路,共研时代新征程”主题稳步推进。

脚下有泥土,笔下才有力量。2022年,学院组织了第一次“沿着中国共产党的足迹前行”主题实践,队伍足迹覆盖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六个“关键点”——上海、浙江嘉兴,井冈山、南昌,江西瑞金、福建古田,贵州遵义,陕西延安和河北省西柏坡。学生发布的推送以及在延安随机采访一对参观的母女的记述,表明他们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教育。

“参观结束后,您对这段革命历史有何感想?”这位阿姨的“回答”令我们无比触动。只看到话音未出,眼泪先噙满她的眼眶。感到自己有些激动,阿姨忙拿出纸巾擦拭泪水,却耐不住思绪的汹涌,眼泪依旧不自觉地一股股流下。她一边摘下眼镜拭泪,一边用微颤的声音回答:“来之不易吧!”看到阿姨泛红的眼眶和鼻尖,我们不再去追问与打扰,也彼此心照不宣,明白了对于这个问题已无需再多言语。尽管严格意义上,这位阿姨并未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但清澈的泪从脸颊划过,一个普通民众赤诚的爱国爱党之心足以显现。她不曾多言,但却胜过万语千言。

有了2022年的实践成绩打底,学院更有信心持续开展、深入推进,学生更有热情沉浸历史、体悟现实。

2023年,学院实践触角进一步延伸,精心组织了8支实践团队奔赴“两村、三地、六点”,探索多角度实践项目,不同地点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实践,面向全国,深入开展,全面铺开,“行知计划”再度扬帆起航。

“两村”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十八洞村与神山村;“三地”即习近平总书记早期生活和工作过的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宁德;“六点”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上海、浙江嘉兴,点燃星星之火的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闽西,伟大的“转折点”贵州遵义,革命圣地陕西延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让青年多到历史场景感悟,多到生产一线体验,多到田间地头考察,多到人民中生活,是提升青年人民情感、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中国有句古语:“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在“两村、三地、六点”的实践中回望党的风雨征途,赓续红色血脉,带给实践学生的收获既有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有对党史精神的更深领悟,更有对现实的责任升华。

7月13日至7月18日,实践队在福建宁德、古田考察;

7月14日至7月18日,实践队在江西南昌、瑞金考察;

7月27日至8月2日,实践队在河北正定、西柏坡考察;

7月29日至8月1日,实践队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

8月1日至8月4日,实践队在上海、浙江嘉兴考察;

8月4日至8月6日,实践队在井冈山,神山村考察;

8月6日至8月8日,实践队在梁家河村、延安考察;

8月27日至8月30日,实践队在贵州遵义考察。

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访,一边拍,一边思考,一边写稿,青年学生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走访中不断提升。

14E84A

遵义实践队员在贵州遵义陈云展故居偶遇50年党龄的前辈

梁家河村、延安小分队的邓熙涵写道:“此次实践活动,我们穿越到过去,通过采访与人交流、通过拍摄记录真实,跟着中国共产党重走了延安红色道路。这段旅程不仅锻炼了我们自身的专业能力,更使我们在古与今的探索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及其对当今时代的影响”。

EBCC5

梁家河村、延安实践队员在梁家河

实践中,学子们沉下心思、迈开步子,以采访、视频录制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素材,用融合新闻报道结合视频等形式呈现丰富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学科专业特长,深入红色历史脉络,形成了多篇有温度有思考有意义的实践成果。

上海、嘉兴小分队的苏晓雨同学在实践心得中记下这样的经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新闻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我们提前列好了采访提纲,安排好了分工。但工作时,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采访提纲比较单薄从而导致采访不够深入;采访人员对着提纲照本宣科,缺乏与受访者的互动等。这些问题使我们采访的结果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我们很快调整了考察方式,渐入佳境,感悟在加深,收获在提增。总而言之,在这次党史学习之旅中,我们以新闻的视角观察党史与社会,收获满满。”

B04EB

上海、嘉兴小分队队员在中共四大纪念馆

井冈山、神山村小分队的黎霞同学在考察井冈山后写道:“井冈山是星星之火燃起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根据地。到井冈山开展实践活动,是新闻学子深入学习党史的契机,是对“脚力”的锤炼,也为传播红色文化和正能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EB983

井冈山、神山村小分队

湖南十八洞村实践队的应宁怡同学在实践日志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实践中,我窥见十八洞村走出贫困所经历的不为人知的艰难,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脱贫攻坚之路在我眼前不断明晰。”

福建宁德,曾被称为“老、少、边、穷、岛”的穷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发展观念。福建宁德实践队的管诗雨同学说,“这次社会实践给了我一个了解当下社会的新途径。以探寻者的身份,看见中国在新时代发展的脉搏。作为新传专业的学子,在一次次与不同的人沟通时,我从蒙昧中睁开了眼,看见了这个社会的面貌。”同学们在红色旅途中与素不相识的人相遇,记录不同的故事,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经验传得更远。

在见证河北正定塔元庄村如今的发展后,赴河北正定、西柏坡考察实践队队员宋歌激动地表示:“我们现在的赶考之路并没有结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中国梦一直在蹄疾步稳实现。我们也会继承西柏坡精神,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当代青年应有的贡献。”

81034

河北正定、西柏坡实践队在正定塔元庄村与村副书记合影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1948年,毛泽东主席用檄文吓退企图突袭西柏坡的国民党军队,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演绎的“空城计”深深打动了徐征同学,他说:“毛主席的机智果断和足智多谋让我感受到了一卷书顶百万兵的魅力。这是新闻传播史上证明新闻威力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毛主席对于新闻舆论战、心理战的要点把握十分清楚。这也给我们现代新闻传播学启示:新闻要抓住受众的心理才能真正发挥传播的威力。”

CFD87

河北正定、西柏坡实践队在西柏坡革命圣地

此行之后,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要更好地记录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对一些本源性的问题进行探寻与摸索,而重走红色故地、感受革命前辈情怀正是在校园之外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新闻与传播特色的“行知计划”主题实践不仅让学子在红色历史教育基地汲取精神力量,也能对比当今发展中坚定前行意志。

82609

实践队员在江西南昌、瑞金走访

江西南昌、瑞金小分队的马冀颖在实践心得中写道:“广大青年们不能只停留于书本,而应该走入红色故事,在实践与交流当中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这样才能让青春在中华大地上开出绚丽之花,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培育与期待。”

青年学生们一个阶段的红色之旅刚刚结束,而追寻党的足迹、探寻“精神密码”的脚步一直还在进行。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