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场淅沥的秋雨,送走了夏日的酷热;一阵阵桂花的暗香,迎来了瞩目的金秋。在这个特别的秋天里:排练时挥洒的汗水、舞台上大声的呐喊、台下如雷的掌声,一起构成了一场美妙的邂逅。这个秋天,永不落幕。
“欢迎各位,欢迎大家来怀念一个人。”
一句略显沉痛的话语,为我们打开了那个青年炽热的一生:他五音不全却坚持要参加红歌比赛;他怕压皱红领巾而特意平躺睡觉;他为看国庆阅兵不惜走三天三夜;他甚至看升旗眼泪都会哗哗的掉……
今天,正这样一个把自己的爱都直率地露给大家的青年,用他拼尽全力的呐喊,呼唤着我们——我们对祖国的爱,深沉却羞于开口 ,而此时,我们需要的,恰恰是那一份勇气!他,给我们勇气!

爱国的行为不应该受到嘲笑,爱国的话语不应该得到鄙夷——欢迎各位,欢迎大家,欢迎每一个愿意敞开心扉表达爱国之情的人,欢迎重新拥有勇气的我们。
筚路蓝缕启山林
怎么才算一部好的情景剧?
新闻院的主创团队给出了答案:一个好的剧本、一群优秀的演员、一个团结的剧组、一群追梦的人。
对于剧本,全体主创人员秉持的原则就是:精益求精。
从开始筹备到决赛前夕,剧本一直处于不断完善和修改之中。但剧本的创作也常常会陷入瓶颈,参与本次剧本创作的李思睿坦言“一个剧本你看多了之后就看不出它有什么问题,但你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厘清故事逻辑,大家常常就剧本的内容展开讨论。
“我们大家会围坐在一起,抱着一台电脑一起改剧本。那个时候,我们大家集思广益、每个人的想法都在一起碰撞起来那种火花,非常的让人兴奋。”本次情景剧的演员薛丽莹这样回忆到。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雕琢和打磨中,一个内容新颖、内涵深刻的剧本渐渐成型。
除此之外,对于剧本的理解也是演员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演员薛丽莹这样回答道:“我们的解决方法呢,就是很简单,环节才是力量,就是大家一起来研读剧本,或者说我们会针对一句话、一段话排出好几种动作,每一个人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试,就是把每一种想法都先落成现实,看一下哪一种效果更好就挑哪一种。”
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努力、每一次的拼搏、每一次的点灯到天明……正是这样的苦心孤诣,才成就了舞台上的万丈光芒。
先锋剧一直是新闻院的特色和传统。而对于这些稍显稚嫩的年轻演员们来说,怎么理解和表现剧本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这时候,自身的努力和前辈们的帮助就缺一不可了。一个好的剧组,就是他们成长的沃土和可以依靠的港湾。从台词分析到动作指导,从台上调度到表演张力,尽管站在舞台上的不是自己,每一个负责情景剧的前辈们也都不辞辛劳的帮助着演员们。
“排练的困难比较大的是一开始每个人理解不同,尤其是我们剧本是比较抽象的那种,他们每个人对剧本的理解千差万别,所以演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大家就会很多疑问,我们就得不停地解答疑问。”李思睿说。
不仅如此,对于时间和场地的协调、后勤的补给、日日夜夜的陪伴……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前辈们,都在为金秋情景剧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一群有梦的人,一群追光的人,注定在这个令人难忘的金秋里,把短暂活出漫长,将岁月演成永恒。
栉风沐雨砥砺行
演员是一部情景剧的灵魂,少了一群爱戏成痴的演员,一部再出彩的剧都会失色不少,所幸,他们是正这样一群“戏痴”。
作为没有什么表演基础的年轻演员,从台词到动作再到对剧情的理解,都是一个又一个关卡。
“感谢你们陪我一起奉献了膝盖”演员张添翼在接受采访说。
听起来云淡风轻的话语,背后隐藏着的是演员们的努力与汗水,为了最终呈现出最好的效果,他们可以对自己的牺牲一笑置之。
而本次情景剧的负责人杨鑫铭也将这些年轻演员的努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看他们都就是很认真,很听话的在排练,然后每天在地上,因为有很多动作是要摸爬滚打的,看见也挺心疼的。”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戏梦;
在这里,每一个人也都有一颗匠心。
要想呈现出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情景剧,不仅要有丰满的骨架,还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因为情景剧刚开始我们初赛之前都是没有录音的,所以就需要你在做动作的同时要把台词说出来,然后台词呢,又是一个强度很大的东西,就是台词有很多,首先你要背住,这个就是最开始的一个挑战。然后之后的挑战就是,你需要在不喘气,就是不让自己听起来很累的情况下把每一句台词都发到最饱满、达到剧本所要描写的那种状态,其实是最难的;还有我们的动作,有的动作你要看起来干净利落,这个时候,不能够拖泥带水。还有团队之间的合作,这个都需要磨合,这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演员薛丽莹如是说。
所谓匠人精神,就是将你甚至不经意的点打磨至最佳状态,让整体看起来行云流水,落到细微处,又意蕴无穷——一部完整的情景剧,少了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语气,都不再会是原本的味道了。
为了 让一切臻于完美,全体人员都付出了极大地努力和心血,将自己的无数的精力和汗水洒在了院办。他们的匠心,蕴含在那些刷夜的灌音的日子里,揉碎在那些戴月而归的星光里。
吹尽狂沙始到金
“后面感觉今年时间很紧,初赛和决赛之间离的时间也比较近,然后我们还蛮紧张,而且我们初赛提前了。”
时间上的紧张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当他们真正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就像演员张添翼所说的“一切都值了。”
更好的角色契合、更完美的状态、更自然地动作……天道酬勤,每一次的不放弃都助力了最终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上帝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曾经的汗水也终将迎来美好的结局。
在主持人宣布《杀死那个青年》以9.64的高分夺得一等奖的那一刻,这几十天的努力和执着终于得到了答案。
从零到一百,从生涩到流畅,从困惑到理解,从焦虑不安到静待花开……经历过创作的瓶颈和坎坷,体会过排练的专注和执着,每个人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着变化,而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份初心。谈到这次情景剧的收获,杨鑫铭首先想到的就是责任:“我觉得首先是责任吧,因为当团副快一年了,也是第一次负责一个板块,希望把这个板块带到最好,感觉是对这一个板块或是对一些对此付出努力的人都会有一些责任,就是对情景剧抱有一定的希望,想尽自己的能力,把它做到最好吧。”
排练的时光是短暂的,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永恒的、美好的记忆,就像演员薛丽莹说的那样“排起来大家的那种合作啊、默契啊都让我感觉很舒服,到最后也是非常喜欢情景剧、也非常喜欢和我合作的这一群人。”
排练的日子里,有汗水,有泪水;有痛苦,也有欢笑。就像演员张添翼描述的“和剧组里的师哥师姐学长学姐还有小伙伴们在一起每天都很难忘。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那天一起帮小薛过生日,大家一起吃披萨吃炸鸡还有一起给她唱生日歌一起吃蛋糕。就是觉得这种时光非常难得。”
在紧张疲惫的排练结束后,一场小小的生日会,就能将温暖瞬间填满整个房间。前辈们不厌其烦的讲解和示范、耐心和包容;同伴间的守望相助、鼓励陪伴,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今年的金秋,无比美丽。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今年,主创们用一个小小的捶地的动作来致敬去年,虽然是一样的动作,却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薪火相传,玉汝于成——新闻院的金秋从不是一代人的努力,而是一种传承。就像李思睿说的“我觉得能参与金秋情景剧是很幸运的事情,它是一个传承,不仅是来排练之类的,还是一个我感觉很有情怀的东西。”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怀和传承,让新闻院的金秋永远保持着活力和初心。
岁月如歌,今天的树苗终将长成挺拔的白杨,而金秋的精神也终将代代传承下去。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