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晚18:30分,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武汉大学金秋艺术节舞蹈大赛在梅操举行。“一锤一凿,铸造的是光亮的梦想;一双大手,孕育的是不朽的初心。一位以初心为信仰的匠人,一段令人惋惜却更应铭记的故事。在前进的道路上,可以失去的是光明,不能放下的是匠心!锤炼初心,逐梦前行!”主持人慷慨激昂的陈词落下,伴随着恢弘有力的鼓点,场外新闻院学子的声声呐喊应声响起:“新闻传播,精彩多多,金牌新闻,无限传播!”十五位新闻院的舞者登上了表演舞台,一舞《匠心·银塑》即将开始。
伴随着爬升又回旋的旋律,静谧的夜一束追光打在十四位身着藏青色传统彝族服饰的少女身上。一位银匠缓缓从舞台另一侧踱步而来,他的每一个定格脚步都完美踩着音乐中敲击的节拍,舒展着的双臂似天鹅滑翔过月亮湖的夜,夹杂着一曲悠扬却又厚重的音乐,节奏也逐渐急促起来。他旋转着,翻滚着身体,坚毅且专注的面部表情诠释着一位大国工匠的严谨与沉着,少女们曼妙的舞姿展现着银匠打制的一个个惊艳于世的作品。这是一位失明银匠的故事,更是一个个“大国工匠”的不屈与执着。
旋律不断重叠与分离,层次变化丰富,中间或急促或稳定,少女们灵巧的步伐一起一落,手中的银饰时而举起时而放下。她们在为银匠的失明而痛苦!坐立不安的她们隐在平静的凉山深处,唯有那银器的叮当之声诉说着亘古不变的呼唤与渴求……
“兵荒马乱”伊始时
今年的金秋对于所有参演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虽然九月份就开始面试,但是真正定下参演人员以及舞蹈曲目之后,留给舞者慢慢打磨、雕琢的时间只有两周。负责本次舞蹈板块的新闻院学生团委副书记曾文鹏透露,金秋舞蹈最初选定的是一支傣族的舞,但由于舞蹈动作不够优美,且与本次金秋艺术节的主题“我和我的祖国”契合度不够所以放弃了。时间紧迫,经过轮轮辩驳,最终确立以一位男主舞和十四位女群舞组成的舞蹈形式。《匠心·银塑》这支舞蹈的主题是“工匠精神,锤炼初心”,它是一支非常有情绪感染力的舞蹈,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够引发共鸣。“我们选择它,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情感是真实蕴含在舞蹈中的,这令我们十分感动。同时它也和我们的主题很契合,也比较符合我们院的人员配置。”谈到选择这支舞蹈的原因,曾文鹏这样说道,语气里满满都是如释重负的欣喜与骄傲。
舞蹈曲目确定下来之后,之后的事宜并没有水到渠成地解决。第二天开始排练大家都领略到了动作的难度。林琦桁表示,她负责的部分,是要拖住体重较重的男主舞。“一开始的时候经常会撞到手,所以和男主舞配合一遍一遍地练。”在舞蹈中,有一段背景音乐是快板,这一部分的动作不仅要快而且强度很大,这就增加了舞蹈的困难度,而且所有动作都要达到不经过大脑思索便可以直接跳出来的程度,且情绪需要饱满具有感染力,这都给舞蹈排练带来了很多挑战。然而更大的挑战是服装,由于舞蹈的民族性和特殊性,“负责人克服万难才从广西调来15套衣服。”回忆起准备服装的问题,主舞张译夫感慨万千。
张译夫是本次舞蹈唯一的男主舞,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这是他第四次参加金秋舞蹈了。然而今年的舞蹈经历对他来说和往年有很大不同。因为这个舞蹈虽然以群舞的形式, 但是主舞与女生群舞的部分是基本独立的,这为舞蹈排练带来了一定的自由度。
就这样,几乎是兵荒马乱的开始之后,紧锣密鼓的排练终于迈上了正轨。
踏月归来犹未悔
金秋舞蹈对成员之间的协调与默契度要求非常高,平时需要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排练,大家为此牺牲了许多课余时间。且接近期中,各位舞蹈演员的课业都相对繁重。超长的排练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训练,成员之间舞蹈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都在磨练着新闻院舞者的心智。宿舍——教学楼——新闻院,这是大多数舞蹈演员每天三点一线般的生活。
曾经在小学和初中学过舞蹈的林琦桁表示自己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几乎都用来排练舞蹈。一开始这样紧凑的时间安排她并不是十分愿意接受,“但是后来越来越能感觉到我们肩上所肩负着的新闻院的荣誉和责任,一定要把这支舞跳好,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全校的观众!”
由于学业、辩论队社团和金秋舞蹈活动的冲突,阮庭萱同学在结束周三一天的满课后在小憩二十分钟和吃晚饭之间选择了前者。于是,一个面包一瓶牛奶变成了她的简易晚餐。“这都是很平常的,大家经常为了排练没时间吃饭。”她轻轻地笑着,轻描淡写的语气里并不准备过度渲染自己的辛苦,反而把牺牲自己的生活时间看作是是一件稀松平常的的事。
其实,不仅是舞蹈演员,指导老师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不仅是动作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体会到情绪上的转折。” 舞蹈老师柯瑶这样说道。 前期排练,因为很多同学在动作上并不熟悉,所以往往会出现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那是什么支撑着大家走过这繁忙的两周呢?不仅是惊人的意志力和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有在磨合过程日益形成的友谊。在单调繁重的排练过程中,有许多暖心美好的时刻。每天排练到很晚,负责人曾文鹏会买水果到排练室给大家,对大家的身体状况也时刻注意着,成员之间也会相互关心。 “所有人都围成一圈分享水果,是跳舞的时候特别开心的事情。”林琦桁这样回忆道,嘴角浮现出淡淡的笑容。
虽然辛苦,虽然满脸疲惫,但只要一投入到舞蹈当中,所有人都会被他们饱满的情绪所感染。“一面风情深有韵”这是他们投入舞蹈时的神态。一起乘兴而来,踏月而归,尽管故事开始地并不完美,但这样一群舞者正在一笔笔书写精彩的篇章。
惊艳绽放不只一瞬
2019年10月27日上午下了阴沉的小雨,气温也骤降。早上是彩排的时间,舞蹈演员们早早换好了衣服。由于是彝族服装,有很多银饰点缀,所以穿起来很麻烦也很重,加上长度到脚踝,演员们都要提着裙摆上下楼梯。在等候上场的时候,雨势渐大,但没有一个演员打伞。他们只是聚在一起,认真地一遍遍讨论舞蹈比较困难复杂的部分和细节。
在彩排的时候,李格的银饰出故障卡住了,在结束彩排返回院办的路上,她一直在琢磨怎么样才能保证在正式表演的时候不会出问题。谈到收获,她有诸多感慨。不仅新认识了一群朋友,也为她在民族舞上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
今夜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夜!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新闻院舞蹈演员的表演仿佛让我们嗅到了四川凉山深处清香神秘的气息。9.61分,第九名,三等奖!这是他们最终的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惊艳绽放就此画上句号。他们在音乐进入高潮的那一刻,眼里逐渐噙满泪水,不知是渐入佳境揣摩情绪还是为这一场盛大的“毕业”而感伤。
表演结束后,当被问及对这次舞蹈表演的评价时,曾文鹏十分激动:“真的很感激大家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到金秋舞蹈的工作中,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坚持到了最后,并且奉献了这么完美的表演!还有我们的舞蹈老师柯瑶,几乎是‘奉命于危难之间了’。”这是曾文鹏第一次负责金秋舞蹈,在短时间里选出全新的舞蹈,抗着学习压力和身体不适,和大家一起坚持了15天,这是对他的挑战,也是他的骄傲。“无论是一直在关心我的金秋舞蹈的学长学姐们和老师们,还是今晚的工作人员和拉拉队员,没有他们的鼓励我无法坚持,也就没有今年的金秋舞蹈!”接受采访的他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与感动。
几周的付出,一路的风雨,都在金秋的舞台上收获了回报。那最后的泪水,是这曲金秋赞歌最完美的末章。千锤百炼,初心未变。这不仅是舞蹈中那位银匠的故事,也是所有新闻院金秋舞者的完美诠释。金秋舞蹈,千锤百炼后,我们更加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