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统筹并进促试点开展,绿水青山焕时代新颜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神农架调研分队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团   发布时间 : 2019年08月29日 02:53   点击量:

位于鄂西北边陲的神农架,传说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神农架林区森林广布,矿产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过去长期依赖开山伐木的“木头经济”。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不断普及,神农架林区逐渐转变发展理念,既要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还要获得“民生感”,成为国家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走过两年的有序摸索期,如今的神农架有了哪些新面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观美丽中国进行时,建构人与自然共同体”赴神农架林区调研实践队于2019年8月11日赴神农架林区开展为期6天的调研实践活动,深入基层,走访两镇五地,开始了访寻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之旅。


多方联动,创新管理

实践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木鱼镇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不同于其他景区或自然保护区,神农架林区设立了统一的公园管理局及各管理处进行管理。“作为统领国家公园试点的指挥棒,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整合了原本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大九湖湿地公园保护区管理局及林业管理局等相关单位的职能。” 向平洋科长是现任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宣教科科长,通过向科长的讲述,队员们了解到,管理局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减免庞杂的人员编制,更利于配合国家公园这一林区新身份,明确职责,做到权责分明。

此外,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还整合人才优势,建立智库系统,培养了一大批优质的人才队伍。智慧监管是神农架信息化管理的一大特色。通过建立神农架国家公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林区1170平方公里的区划管理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真正做到了“空中有飞机,山上有哨所,路口有探头,林内有巡护”,实现监管的信息化。

持续发展,生态先行

旅游业是神农架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神农架的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其丰富的自然环境,因此生态保护更是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神农架占地3253平方公里,拥有85%的林地占比,承载着“华中屋脊”、“三冠王名录遗产地”、“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天然氧吧”等盛名。但随着神农架林区伐木业、采矿业等产业的快速粗放式发展,林区的生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搬迁之前)生态破坏确实是非常严重,客人多了扔垃圾露天住帐篷煮饭,露营的都有,可以说是一片狼藉,”覃万梅在坪阡古镇经营着两家民宿和四间饭店,她向队员们讲起自己创业时,九湖镇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资金缺乏一度成为创业的拦路虎。对此,林区政府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产业通过“关、停、并、转”的方式进行转型,通过清洁农业、清洁生产补贴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林业、绿色农业,推进林区产业转型升级。现如今通过整改,景区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多了,加之政府补贴和引导,像覃万梅这样的经营者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

科技惠农,转型发展

商旅不绝的木鱼镇街上,随处可见摆卖土特产的小摊。神农架地理位置独特,特产众多,但却由于交通的闭塞很难扩展市场向外销售。为了解决农业发展的困境,神农架内不少企业看上了科技兴农的新路子,牛百页兴农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是神农架林区第一家将物联网与智慧农业相结合的公司。利用当下最为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牛百页建立了休闲农园体验、大健康、共享农业的互联网平台,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整合农业资源,通过全国独创的农业管家服务体系让消费者参与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来,神农架的优质农产品也得以销往全国各地以至海外。

“神农架政府这些年很重视旅游业,出台了很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张涛耐心地具体向队员们介绍道。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意见精神。这些政策吸引了很多神农架的青年回乡创业,他们也成为促进神农架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在科技与农业的结合中,农民看到了新出路,找到了方向。

乘着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的春风,神农架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以保护为主,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型发展路径,突出生态旅游的发展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让游客观有奇景,玩有风情、够有特产、品有文化,使神农架的森林旅游永葆青春和旺盛活力。

国家公园的定位不仅将神农架打造成高端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还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居民的脱贫致富。以神农架为起点,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道路势必将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