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重庆实践队于8月3日至6日在渝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和对市民的访谈,领略了重庆这座网红城市的魅力,探究时代变化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与当地媒体深入交流,并思考我国城市如何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寻访重庆老人,闻山城沧桑巨变
嘉陵桥西村、煤建新村、磁器口古镇……我们走过一个个见证重庆发展与巨变的地标,深入探索其中的故事:重点对老人进行了访谈。我们通过退休阿姨了解到重庆市对社区的整改情况,探访了当年因“三线建设”而居于重庆的耄耋老人,与从国企退休的滴滴司机谈市政设施变化.....
我们共有效回收百余份关于重庆市民生活的问卷,对10余名重庆老人进行了访谈,他们细数“改革开放”、“重庆直辖”等关键节点,遍历“桥都建设”、“旅游发展”等巨大改变。通过他们的讲述,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重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进步。
重走历史地点,知幸福来之不易
山城重庆,历史悠久,文物遗迹数不胜数。镜头见证着我们的行迹:周公馆里,我们深切缅怀周总理,追忆国共抗战往事;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我们回顾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辉历程;《新华日报》营业部前,展列的进步书刊报让我们感慨艰苦条件下我党新闻工作者的敬业;解放碑下“我和我的祖国”展板仿佛带我们重回抗战胜利举国上下的喜悦之中;山城步道上,一级级青石板路和斑驳的石墙仿佛讲述着重庆一路走来的艰辛。
重庆经历了抗战风云,在六七十年代成为工业重镇,又在九十年代末成为最年轻的直辖市。回首往昔,今日幸福实属来之不易。
感受网红氛围,思城市发展方向
轻轨穿楼,洪崖洞,川美涂鸦,鹅岭二厂、林卡咖啡馆、交通茶馆……打卡这些“网红景点”,我们无不为之折服。这些极具特色的景观近几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访谈中,林卡咖啡馆的男主人谈到,他很欣喜地看到重庆因短视频爆红带来可观的旅游收益,但也觉得一个城市需要有积淀才能长足发展。
重庆正是依托了互联网媒介,在网友和政府共同的推动下,将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特质展现出来。这启发我们在打造自身良好的网络形象,发掘潜在特色资源的同时,也要避免过于浮躁的心态,忽视长远发展。
深入媒体,探媒介融合下的城市形象
实践最后一天,我们分两队探访了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和梨视频重庆分公司,通过访谈了解当地媒体对城市形象的传播和实际运作情况。毕业于我院2013级广电系,在重庆电视台工作的陶宇学长和梨视频重庆分公司的徐总和梁总监分别与我们进行了交流,并针对形象宣传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做了细致解答。
媒介作为一个城市资讯的传播者和形象的建构者,时刻嗅触着城市最前沿的发展状况,对城市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实地探访两家典型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机构,我们从媒体的视角了解了重庆发展变迁,初步对比出地方宣传阵地和商业媒体对重庆报道内容的不同和相似性,我们也感受到媒体融合必然是日后趋势。
四天的时间并不长,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就与它挥手告别。但我们相信,这四天的重庆之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度与活力,更让我们用专业知识践行着“做有思想的新闻人,负责任的传媒人”这句话。
行程结束后,队员们还将进行成果视频的剪辑和访谈报告的撰写。这次社会实践必将成为我们一份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