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九点,夜风送来阵阵凉意,第三十届武汉大学珞珈金秋艺术节情景剧大赛主持人正在宣读比赛得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参赛作品《圈圈圆圆圈圈》以9.44的高分荣获冠军。话音落下,全场沸腾。时隔一年,新闻院再次出现在金秋情景剧的舞台上,并且以骄傲的冠军姿态向所有的参赛院系宣告着他们的回归。
而与此同时热闹起来的不仅仅是梅操,从院办102教室一瞬间迸发出的欢呼声和尖叫声几乎要把教室掀翻,年轻的导演和演员们激动地拥抱,欢呼,也有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当时分数出来的时候我们已经都回院办形体房了,然后忽然有人说我们9.44,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尖叫,然后各种跳,大家抱在一起。”直到现在,演员石惟嘉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是兴奋不已。
不平坦的回归之路
由于比赛规定剧本必须原创,所以确立主题和剧本是一切准备工作的开始。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从开始排练情景剧到现在的剧本中间还有九个剧本被毙掉了,这是第十个。”导演许庆之说起这段经历时语调平静,却依然带给人深深的震撼。演员杜昱薇回忆起那段时间“这个本子废了,那我们到底应该想出怎样一个剧本?那天大家就可能下午到晚上就都是坐在那个屋子里不停的讨论,不停的讨论。”每当一个剧本被放弃的时候,比自己的努力白费了的挫败感更折磨成员们的是深深的迷茫。
(图1:剧组成员在讨论)
直到有一天“时间交易”这个想法在导演许庆之的脑海中浮现之后,剧本的真正雏形才渐渐确立下来。“这个想法来源于刘慈欣写的一部科幻小说,这部科幻小说讲了当私有制发展到极端后人类世界的样子,我们由全世界的资源仅归一人所有往下推演到如果全世界的时间被一个人全部占有会发生什么,并由此想到了如何去买卖时间以及它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衍生出了整个剧本的雏形。
进程的不顺利难免会催生矛盾。许庆之提到他曾与副导演冉博文曾经连夜讨论剧本,最后两个人因为意见不合有过很激烈的争论,一直到凌晨三点多才睡觉。“我是经常站在一个创作者的视角去看整个故事,因此有时候我很难注意到一些东西。比如说,我觉得突然闪回,倒叙、插叙、打乱顺序这样的形式很牛,但是博文就会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他作为一个观众,本子里有些词听起来很多余,有些地方不通顺,或者干脆哪些地方就搞不明白。”虽然创作过程中有一些摩擦,但是两位导演私下其实是很好的朋友。在正式比赛那天回忆起这件事时,许庆之笑了,他说:“博文一直在默默地帮助着我。”
(图2:决赛前的最后一次排练)
主题确定了,如何能够完美地呈现出来就成为了最大的难题。“去年之后院里很多情景剧的学长学姐们都毕业了,台词,肢体动作,配乐很多方面都要我们自己去搞”,演员于浩苦笑着说。今年新闻院情景剧组的大部分演员都是第一次参加情景剧的表演,经验不足,在排练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情景剧团体中在学校的前辈们给了这个年轻的剧组很多宝贵的经验。演员周祺在剧中要饰演一个跟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这对于一个新生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难有表演状态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楼道里吹吹风,吃吃薯片,有学长师哥来帮我们往情景里带,把同样的台词放在相似的情境中,然后把它抠出来,放到剧中所需要的环境里。”
稳定心态,不断打磨
虽然最后在决赛中夺冠,但是在情景剧初赛中新闻院的成绩其实仅仅排名第十。这原本应该是一个相当有危机感的名次,而导演许庆之对于初赛第十名的成绩有自己的理解,“很多院选择的形式都是以去运用比如说呐喊这样很有冲击力的表现形式来抓住观众,但是今年我们的剧表现形式和往常有很大的区别。我们选择了这种非常丰富的内心戏路,然而初赛的时候,因为音响坏了,所有演员没有麦克风,长篇的心理独白台下就听不清楚,所以这个对我们的表演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最后能得到第十名能顺利进入决赛,其实我觉得还是比较幸运的。”
初赛结束之后,情景剧的成员们的心态并没有被初赛第十名的成绩所影响,每个人都在全心全意把已有的成果打造的更加完美。剧中接近尾声的默剧部分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渐渐敲定成型的。其实在这部剧创作之初,导演曾经考虑过全部以默剧的形式呈现,但由于默剧对于剧本和演员肢体的要求很高,并没有按照这个思路实行。但是在初赛过后的一次排练过程中突发奇想将这种元素插入其中,发现运用默剧呈现反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配合默剧的形式,大四的晏子冬和大一的潘文琦几乎是临危受命,由晏子冬谱曲,潘文琦作词,在决赛前的一星期里创作出了那首现场效果绝佳的原创歌曲。
(图3:剧中穿插的默剧)
“有一天,我花光所有的时间,没有人会出现停留在我身边。有一天我衰老在寒冷的房间,而岁月抛下我,不再见。他们说光阴似箭,白马追流连,我却以为那是句美丽的谎言。如果能有机会,再回到原点,我想我会只争朝夕、度日如年。”决赛当天歌声在梅操响起,而舞台上的演员没有一句对白。虽然沉默,却引人深思。
“大家成就了这部情景剧”
因为梅操舞台很大,考虑到舞台效果和避免设备故障的原因,所以大多数院的情景剧都是采取录音之后用音频配动作的形式演出,而这种形式被大家称作“灌音”,为了得到更好的录音效果,情景剧成员们选择在学院的二楼播音实验室进行“灌音”。仅仅8分钟的音频,却“灌”了整整一个晚上。
谈起那个晚上,所有人都印象深刻。那天音频制作的工作一直持到了凌晨三点,当所有人都很困倦没有状态的时候,他们就在楼道里面一边吃准备好的零食一边伴着吉他唱歌,等到表演状态好一些之后再进录音室继续录音。演员石惟嘉是这样描述那天晚上的感觉的:“那天晚上,大家都在那个很小的录音间里面,有的人在说台词,有的人在看着里面的情况,比较累的人会在旁边休息,有一种大家一起做一件事的很棒的感觉”。
如果说自从那个晚上开始,在这个小剧组里渐渐萌芽出一种小家的感觉的话,那之后众多情景剧前辈的回归则是给了这个年轻的剧组带来了来自新闻院历年情景剧“大家庭”的关心和爱护。
图4:情景剧前辈手绘今年演员们的服装
在决赛前的一个星期里,院办102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之前参与了新闻院情景剧创作的团队成员们。他们有的处在大四却放弃自己找工作的时间来到院办,有的已经在外地工作特意请假赶回武汉,来帮助今年的情景剧演员们纠正形体,体会情绪。“他们对我们说‘其实不用在乎成绩,你们演的开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们觉得演的不开心的话我们就没必要参赛’”演员于浩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一些触动“得知我们要比赛的消息,这些学长学姐特意请假或者放下自己的事赶回院办来帮我们,那一瞬间我感到这是一个有温度的集体。”
正如演员石惟嘉所说“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成就了这部情景剧”,缺失这个大家庭中的任何一个人的付出都不会有这样骄人的成绩。相信这段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奋斗的时光,那种“大家一起做一件事”的温馨感,会永远留存在这些人心中成为属于他们自己的珍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