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孕育出的各种精妙绝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下渐渐发扬光大。由电气、文学、经管、信管和哲学院小伙伴组成的“楚风汉韵,非遗传薪”实践队以武汉为中心展开实践,寻访非遗传承人,了解非遗发展现状与困境,并对非遗的未来进行思考与探讨。
剪纸
7月6日,实践第一天,我们走进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参观蔡骁龙老师的剪纸展览。进入展区刹那,我们就被那些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的艺术品震撼了。
我们有幸邀请到蔡老师进行访谈。这位创作出各式生动传神剪纸作品的艺术家竟如此年轻。访谈中,我们得知了蔡老师与剪纸艺术结缘的故事——幼年开始接触剪纸,纯粹只是想将动画、漫画里的人物再现。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精,每一步都非常困难,而坚持,就成了最关键的要素。技艺与耐心结合,才使潜心用七年时间创作一部纹理复杂震撼人心的作品而中间不犯丝毫差错变为可能。
(采访剪纸传承人蔡骁龙老师)
汉绣
“事实上学习汉绣不需要很深厚的基础,耐心才是关键。”——汉绣艺术馆绣娘
实践第二天,我们前往江汉区汉绣保护基地——黄春萍汉绣艺术馆。馆中悬挂着许多精美的汉绣作品,各隔间里还有绣娘穿针引线,创作着自己的作品,她们大多数并非从小接触汉绣,而是凭兴趣来到这里。我们采访到了艺术馆的创办人——黄春萍老师。这位湖北省首席工艺美术大师谈到,绣汉绣并不容易,必须要十年如一日地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她能在汉绣艺术上达到现在的高度也是因为她将汉绣视为一生的事情,不断学习,细心打磨自己的每一件作品,才终有所成。
(队员与黄春萍老师合影)
拓印
“拓片本身只是一个复制品,但它却为研究古代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当代社会,传拓也应与时俱进,借用符合当代的方法来完成这一项工作,也使得这一手艺能得以传承。”——张友海
第三天,我们来到荆楚金石博物馆,探访我省金石全形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友海馆长。馆长向我们介绍了金石学这门学科,并告诉我们拓印是用来较完整地记录文物的信息的方式,并且拓片易于保存,也有利于传播和学习。
参观和采访结束后,馆长的弟子向我们展示了制作拓片的全过程,之后我们又一一上手亲自制作了一回拓片,铺纸、洒水、刷边、按压,再盖上布块敲压,最后用小工具往纸上敲压,得到拓片。仅仅是拓印一块石砖上的文字也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要做到张馆长那样熟练地全形传拓,肯定也是常年的实践和摸索的结果。
(队员们尝试拓印)
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发现非遗的发展和传承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非遗的弘扬,我们也只能尽最微薄的力量,希望这些由兴趣生发出的努力能收获一些关注,让普通民众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