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九大召开以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各地在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大量的环境污染型企业关闭,黑色烟囱在城市中消失,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不断推进。但无法否认的是,出于城市发展模式的需要,很多城市污染型企业并未完全关停,而是由城市中搬迁至较为偏远的乡镇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依旧广泛存在。
因此,由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多名本科生组成的“乡镇地区环境污染型企业现状及居民环境权益保护考察实践队”在这个假期回到自己的家乡,怀抱着服务家乡建设、保护家乡环境,帮助乡镇地区的弱势民众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的真诚愿望,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及线下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不少意料之外的收获。
一、实践过程
在为期9天的实践安排中,团队成员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分别前往山西省晋城市、河南省郑州市、辽宁省本溪市、湖南省常德市和江西省赣州市五地进行走访调研。
在线上阶段,小组成员共同发放和收集线上问卷,归纳问卷信息,并通过电话连线和视频会议的方式与访谈对象取得联系并进行咨询和采访。截止2月28日,共收到有效问卷558份,接受访谈的个体包括煤炭企业员工、环保局工作人员、化工厂附近居住区物业人员及基层法院法官,基本达成预期目标。
线下实践阶段,根据不同城市的环境特点,团队成员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方式并制定了相应的实践目标。
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多年来资源开采和环境破坏都较为严重,除矿场本身外,因其而生的一系列洗煤厂、化工厂、煤钢场等重工企业也纷纷集聚。近年来,根据国家和城市政策,各大企业均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搬迁集聚至城市的工业重镇巴公镇。
在1月29日—31日,山西省晋城市的队员前往巴公镇地区,进行村镇居民的一对一问卷发放填写及普法宣传,福盛钢铁集团、兰花化工厂及煤炭企业的走访调研和巴公镇环保局分管局长的询问采访等三项活动。三名队员走过村镇的街头巷尾,以一对一的方式完成了共计63份有效问卷的填写,在熙攘的街头,一位在此地居住多年的老爷爷在填写问卷的同时,细致地向队员描述着近年来他对环境好转的深刻感受,曾经“不打开窗门,家里的灰不一会儿都有厚厚一层的情况消失了,现在下地一趟都能白净净的!”
在和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和预想的工厂的白烟囱中滚滚外涌的排气会产生严重污染的情况不同,局长表示,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设施投入的增大,企业的排放和污染情况已经有了极大的好转,看起来令人心惊的白色气体其实并未含有太多的污染成分,只是冬日气温下水蒸气的形态。在他展示的建成平台的实施空气质量中,这一情况也确实如此。环保的监管和企业的升级在多方努力下不断落实和实现着,金山银山的发展和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都会稳步地并存于现在和未来。
河南省郑州市和辽宁省本溪市的队员在实践期间分别前往周边村镇,根据城市不同的发展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的对比调研和环保及环境权益维护的普法宣传活动,以城镇发展模式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变量,获得更为全面的调研结果。通过对不同工作情况及不同住宅区域的对象加以具有针对性的询问和交流,获得了较具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数据,完成了共计30份问卷的填写。
而在江西省赣州市和湖南省常德市的队员,以普及环境保护法律常识和环境权益维护意识为目标,前往村镇居民家中与其沟通交流。在问卷填写的过程中进行基础法律知识的讲解,以帮助当地村民了解学习自身合法权益和相关法律知识。由于山村地区偏僻,法律普及较为落后,拥有法律知识的村民也极为稀少,队员在三天时间内,耐心的走进20位村民家中,细致的实现调研收集和普法宣传。
二、实践总结
在这个寒冷冬日里,即便是街头巷尾浓浓的年味也不能抵消寒风带来的刺骨凉意,队员们在这样的冬天,怀抱着服务家乡的赤忱和热情,克服种种阻碍,完成着这场实践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乡村地区的家家户户,帮助当地居民提升环保意识和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能力,了解和学习着家乡环保事业和经济发展并行推进的建设现状,也为民众生活获得感和美好生活环境的提升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的点点滴滴尽可能的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是我们实践的初心,也是我们在这个寒假里不断践行的行动。
在对线下113份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后,我们发现,一是在乡镇地区的居民看来,近年来的企业搬迁过程中,其所获得的因企业落地而产生的红利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于因企业排放而带来污染的损失的,这也是为何即便企业发展产生了周边田地的污染和减产,他们仍然对企业的生产方式表示着维护和支持。这一方面也许是环保意识的不足,但更多的仍然是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这一多年来的矛盾,在工厂外看到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们满带喜悦的行走和站立时,更让人意识到对于这样的民众来说一份稳定而令人满足的生活来源下,环境的保护向后顺位也是无法令人非议的。工业集聚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乡镇具有连年的人口流入,这无论对于当地的发展亦或是生活于此的民众来说,都是令人自豪而满足的现象。
与此相应的另一发现是在于,污染型企业的治理也在近年来确实取得着极大的进展,生活环境明显好转这一说法并非虚言,而是各地居民有口皆碑的切实形容。将企业搬离原有位置而在部分乡镇集聚,并非是对污染的转移和城市环境形象工程的建设,而是企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实现的极优选择。经济发展不能放缓,而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也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