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110度,北纬30度,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有一地,名“秭归”。“秭归”一名来源于《水经注》“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我们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气息浓厚的地方开始的。
这里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中小学。每日清晨,雨后的薄雾、清脆的鸟鸣,给这群山环绕中的学校增添了几分色彩。2018年7月5日,武汉大学法学院的24名志愿者来到这里,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志愿者一起,参与九畹溪中小学“放飞童心,圆我梦想”乡村学校少年宫暑期支教活动。
(图片一 背山面水的校园风景)
在这里,当地老师与三所大学的志愿者分工合作,不仅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结合暑假作业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志愿者们还以孩子们的兴趣为主要依据,开设舞蹈、棋艺、窗花、丝网花、软笔、硬笔等25个特长社团。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的闪光点在学校提供的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地得到展现:或是漂亮的书法,或是动听的歌喉,或是精致的手工,或是新的电脑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眼里一直闪烁着自信与好奇。
在文化课和兴趣课之余,志愿者们很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聊天,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我班上的小宝宝呀,会抱着我的大腿说爱我,会哒哒哒跑到我的面前要亲亲!”幼儿园辅导老师王昕甜蜜地与我们分享。
“今天中午,班上有个小男生很羞涩地送给我一颗小葡萄,他自己不好意思过来,还是让另一个小女生送过来的。”小学部辅导老师孙嘉笑着说。
“我今天收到学生的明信片了!”初中部辅导老师杨恺婧很兴奋地说。
尽管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的孩子们因为年龄的差距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对老师满满的喜欢都是一样的。
(图片二 孩子们正在跳集体舞)
在结束一日的忙碌后,志愿者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查寝。志愿者需要督促住校生洗漱、休息,而这也是志愿者与孩子们最亲密的时间。当你走进宿舍,你就会被团团围住,接受孩子们的“拷问”:从年龄、星座,到家庭、学校……不得不说,学生们对老师各个方面都很好奇。在反复地问答与耐心地倾听中,志愿者们对学生的真实想法、成长过程、家庭状况等有了更多了解,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不断升温。
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离开那啰音不绝的喧嚣市井,接受山川风日的磨砺对志愿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志愿者经过了漫长的颠簸到达这里,身体尚且疲倦就要迎接孩子们的到来。面对孩子们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志愿者常常会对每日的课程安排与作业辅导感到艰难。学校教学条件的落后与生活条件的简陋、山中蚊虫的骚扰与炎热天气的考验,同样消耗着志愿者原本充沛的精力与体力。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抱怨、有疲倦,但当志愿者见到孩子们,依然面带笑容地坚持在工作岗位。
大多数志愿者是第一次参与支教,到达之前都会有许多美好的憧憬:给孩子们传递更多先进的理念、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帮助他们确立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但到达九畹溪后,每天的学习生活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不是所有想法都能够轻易实现。不可否认,失望是存在的,但孩子们真诚的笑脸,让志愿者抖擞精神,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日常教学中。
(图片三 实践队员正在讲课)
十天转瞬即逝,短短十天的教学生活告诉我们,基层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不过也让我们认识到个人力量是渺小的,短期的支教活动能给这里带来的改变实在有限。这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得到的资源与帮助极其匮乏,看着这里孩子们与城市学生明显的差距,我们是担忧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的未来,是否注定会比其他孩子更为艰难?遗憾的是,对于这样的现状我们似乎无能为力。但是,我们依旧我们依旧为此而不断努力,并且为此努力的不只有我们,还有一代又一代的志愿者,还有许许多多善良的人扎根基层教育,奉献自己的青春。对于我们,能带给孩子们陪伴与欢笑,带给他们一点点改变,就不枉此行了。
离别总是伤感的,在夏令营结束的前夕我们刻意回避这样的话题,却还是不免被孩子们不经意的话语湿了眼眶。
“老师,你明年还会来吗?”
“明年啊,老师应该不会来了……”
“啊……为什么呀?”
“宝贝,别难过呀,明年还会有新的哥哥姐姐过来,他们会接替老师来教你们的。”
这是承诺,也是希望。我们坚信,会有新的志愿者继续给这些孩子们带来关爱。我们更希望,这样的志愿者是源源不断的,奉献情怀、志愿精神将从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在志愿者与孩子们心中流淌。
(图片四 实践队员正在与孩子们玩耍)
很快,最后的时刻到来了。“老师再见!”“老师,我们舍不得你”“老师你要回来看我们啊”……一声声稚嫩的道别让我们红了眼眶,强忍的泪水,终于还是在转头的瞬间落下,孩子们的身影渐渐淡去。风中,还有我们压抑的哽咽声。
回程的车上有些沉默,离别的伤感悄然弥漫。窗外长江滚滚,奔流不息;微风拂过,山间薄雾翻滚。归途的景色依旧,与来时无二。可谁知道这车上的人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悄悄回头,望向学校的方向。回想这十天的点点滴滴,不免有些遗憾:没有多陪学生一点时间,没有对他们更温柔,没有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我们做的,实在太少。
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我们距支教的学校终归是越来越远。
当时的我们满怀热情与好奇来到这里,现在的我们带着满满的感慨与回忆离开。
脑海中孩子们的笑脸愈发清晰,这些记忆,这些人,终归是刻到了记忆深处。
(图片五 实践队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