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6日清晨,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张维昊老师带领第十五届神农架科考团队再次踏上征程,深入神农架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出发前资环院合影留念)
本届科考队导师团由五位来自不同自然科学领域的老师组成,沿途为同学们讲解植物、两栖、鸟类和昆虫的相关知识,让久居城市的科考队队员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拥有更直观、更具体的自然体验。队员们在学习知识、拓展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自然的兴趣爱好,加深了对于保护环境的理解与共识。本届科考队内部共设置五个项目小组,分别是底栖组、两栖组、箭竹组、金丝燕组和泥炭藓湿地组。各小组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与建议下自行设计、讨论修改并执行实验方案,在较为紧张的日程安排中基本达成了实验目标,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为期十天的行程中,有美景入怀、山水为伴,有洞口围坐、细数繁星,有烈日灼肤、幕天席地,有暴雨盆倾、遍身透湿……除了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考验,还有对同学们临时应变能力的考验,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战。但在导师们的带领下,大家都痴醉于沿路的美景,专注于紧密的任务表安排,伴着高歌,走过泥泞地、太阳天,战胜了自己,在严谨踏实的科研精神和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中收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印象深刻的是金丝燕组在燕子垭的实验。从7月17日下午开始,队员们穿上防水御寒的衣物,头戴矿灯进入伸手不见五指、气温低至十度的燕子洞,进行鸟巢空间位置统计、环境因子测量、小洞坐巢机制探究及小洞洞内测绘工作。洞内地形复杂,支洞内有些地方是陡峭的岩层,上面布满了黏滑的污泥和鸟粪,攀援难度很大,不时还有来不及反应的金丝燕和队员们来个“亲密接触”,整个过程像探险,辛苦却有趣!
(燕子垭合影)
又如7月19日早上的金猴岭箭竹组工作。金猴岭的两个样方地处在登山道路旁的陡坡上,几乎是一步一滑,恰好天公不作美,遇上倾盆大雨。由于打伞不方便,队员们就扔下手里的雨伞,顶着大雨工作,一面冻得直哆嗦,一面趴在积水里数竹笋、测数据;为了避免淋湿记数据的表格,同学们敞开冲锋衣保护数据表。下午大雨转为暴雨,气温陡然又降,穿着透湿的衣服,大家转战板壁岩,重复上午的工作。整个过程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兴致高昂,大声唱歌,唱到身心温暖,有了力量,唱到歌声飞过重山去。
(板壁岩冒雨进行箭竹实验)
十天,说长不长,我们在扶持互助中结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体会到了放松心态、努力克服不利条件后实现目标的喜悦。这十天我们远离城市,一步步深入森林、河流、虫鸟、花木,用自己的感官重新拥抱这个世界,在完成各种科考任务的同时,也在享受一次灵魂的旅行,自然的回归……能有这样的一次经历,此生无悔。
十天,说短很短,15届科考队的暑期实践考察活动就此告一段落了,然而新的任务还在等着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漫天星”,在“走进自然,走近科学”的道路上,带着无数祝福,我们将继续前行,岁月无欺。